“后世之所以能養活那么多人主要是幾點原因:
其一,生物技術的進步,研究出了高產糧食作物,比如現代的雜交水稻可達畝產五百到一千公斤,就是大明的六石到十一石。也就比大明的水稻高產了兩三倍。”
可朱元璋聽到這已經開始倒吸涼氣了。
陳鋒繼續道:“還有美洲作物的普及,玉米、紅薯、土豆的推廣,這幾種都是高產量且單位熱量遠超傳統谷物的糧食作物…這里劃重點,待會要重點講。”
朱元璋與朱標愕然。
陳鋒卻是笑著繼續:“再有便是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工培育種種植技術的推廣,讓各種農作物更抗病抗旱抗寒抗澇!”
“其二,化肥與土壤的改良,化學肥料,氮磷鉀的使用,提高了土地肥力,彌補了傳統農家肥的局限性。”
“其三,農藥與病蟲防控,利用化學農藥、生物防治減少農作物的損失,病蟲害帶來的糧食減產從大明的五成降至一成。”
“其四,灌溉技術的發展,滴灌、噴灌取代傳統漫灌,水資源利用率提高了至少五成以上。加上各種水力功臣的建造,南水北調,保障了干旱區地區的農業用水。”
“其五,便是機械化和規模化的種植,提高了效率。”
“其六,復種指數提高,雙季稻,麥稻輪作,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其他的也還有,但沒必要說了…最主要的便是這六點!”
陳鋒一口氣說完,也是口干舌燥。
而此時的朱元璋與朱標已經呆立當場,久久無法回神。
一個是被陳鋒所說的糧食產量和各種技術所震撼,
另外一個則是…爺倆都沒怎么聽懂!
有些腦袋發脹發懵。
陳鋒看出來了,舔了舔嘴角,又道:“其實什么雜交水稻,什么生物技術、什么機械化、化學農藥啊在大明就別想了。”
“如今想要提高大明的糧食產量唯有幾點,一個是派遣船隊去美洲尋找高產高熱量的紅薯、土豆、玉米。另外一個則是增加土地肥力、改進灌溉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等…其他的暫時不管!”
“好,精辟!”朱元璋這下子聽懂了,連忙出聲。
朱標也聽懂了,不過他好頓疑惑:“妹夫,你說的紅薯、土豆、玉米是?”
陳鋒笑了起來:“這是一種生長在美洲地區的農作物,高產量,高熱量,種植簡單,抗旱抗寒抗澇抗病不挑土地…大明各地都可以種植。”
“那美洲在什么地方呢?”朱元璋與朱標眼神發亮,同時發問。
陳鋒左右看看。
朱元璋知道他要什么了,當即招手讓人拿來筆墨。
稍頃,當陳鋒將世界地圖大致畫出來后,朱元璋與朱標張大嘴巴久久無法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