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鄭國的商人,主要是魏國、洛邑和齊國的,趙國商人都比較少,更別說韓國。
殷順且沒好氣道:“難道你們真的認為,我們能夠打得過韓國?”
韓國可也是七雄之一,雖然是最弱的那個。
陳業當即反駁道:“之前誰也沒有想到,咱們能夠打得過宋國啊!”
“!”
殷順且無言以對。
又有一個商人很不爽地看著殷順且,道:“如果不打,那咱們就不出錢養軍隊。”
沒有辦法,鄭國商人說了算。
殷順且只能去找公主姬舒商量,姬舒表示,只要魏國同意,那咱們就打。
鄭國離韓國(鄭州)很近,但并不接壤,要經過魏國。
魏國若是不同意,那也打不了。
殷順且尋思著魏國也不見得會答應,于是就跑去找魏國談。
魏國表示身為盟友,如果鄭國要借道,盟友自然是要借的,否則的話,那還是盟友嗎。
殷順且啞口無言。
原來魏國早就看韓國不爽了,而且惠施、公孫衍都判斷,經此一戰,韓國必將是站在秦國那邊。
三晉同盟已經無從談起。
這對于魏國而言,是非常不利。
更要命的是,韓國可是一直控制河東與河內的主要通道,也就是太行八陘中的軹關陘
也正是因為魏國沒有徹底控制軹關陘,導致魏國被一分為二,難以維持霸業。
這可是魏國夢寐以求的。
而如今魏國在楚國獲得部分領土,且損失甚少,他們也渴望繼續對外擴張。
如今鄭國要挑事,那他們當然樂于見到,到時他們見機行事,如果鄭國打贏了,那他們就去趁火打劫。
鄭國與魏國秘密達成協議,入侵韓國。
魏國不但借道,還給予糧食支持,報答當初鄭國支援魏國。
被欺壓多年的鄭國,終于開始入侵別人了。
想想都心酸啊!
而這一切當然是鄭國真正的第一富商姬定所謀劃的。
沒有他的點頭,白圭能答應嗎。
入侵韓國,一來,可以將自己老家洛邑給解放出來,二來,他將握有進攻秦國的鑰匙,為將來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