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施瞄了眼鄒忌,一臉期待地問道:“不知齊相怎么看?”
鄒忌沉吟少許,撫須道:“我們齊國也無心參與此事。”
惠施郁悶不語。
大戊午突然道:“既然如此,那咱們何不簽訂一份協議,大家都不參與,兩不相幫,如此一來,我們中原便可置身事外。”
韓國、燕國都表示答應。
惠施又看向沉默不語的鄒忌,又問道:“齊相也答應嗎?”
鄒忌瞧了眼惠施,眼中閃過一抹不快,但也是一閃即過,猶豫半響之后,他還是點頭道:“如果大家都答應的話,那我齊國當然也會答應的。”
惠施嘆了口氣,道:“好吧!那就依趙相所言。”
各國簽訂完協議之后,鄒忌便借故先一步離開了。
上得馬車,鄒忌嘴里開始罵咧咧起來,“真是豈有此理,竟然著了惠施這老狐貍的道,不過你們想借此阻止我們齊國擴張,那也真是癡心妄想。”
三晉與燕國,是真不想參與秦楚之爭。
而齊國是真的想參與。
當今三大強國,有兩大強國打了起來,剩余的一大強國,不可能什么都不干啊!
大好機會就擺在面前,是決不能錯過。
原本齊國是另有打算,因為齊國認為,秦楚不會在蜀地展開大戰,甚至都不會正面對抗,多半是借巴蜀之爭,來打代理人戰爭。
哪里知道秦國這么猛,蜀國一滅,秦楚必然會正面交鋒。
那齊國在徐州就處于絕對優勢。
齊國本是想在徐州虛晃一槍,一看這情況,那就不如就坐實此事。
而魏國自然偏向楚國的,惠施非常擔心齊國會南下進攻楚國,故此才組了這個局來請君入甕。
他一開始就要求打秦國,因為他知道韓國、趙國、燕國是肯定不會答應的,既然不打秦國,那咱們也不能打楚國。
如果他們都聯合起來,制止戰火襲擾中原,那齊國自然也得掂量掂量。
“多謝魏相挺身相助。”
楚國駐濮陽大臣屈善向惠施拱手一禮。
惠施忙道:“哪里!哪里!當初全憑貴國仗義相助,我國才能夠度過難關,如今貴國有難,我國又豈會袖手旁觀。”
說到這里,他又嘆了口氣道:“只不過我國如今還未治理好河東地區,再加上韓國與趙國又不想與秦為敵,所能做的,也十分有限。
不過足下可回信楚王,等到我們治理好河東,我們必將出兵河西,以減輕貴國在巴蜀的壓力。”
屈善聞言,不禁大喜,連連道謝,這可真是雪中送炭啊!
殊不知惠施這么說,也希望楚國繼續給予魏國支持,確保秦國不會在河東尚未治理好之前,就入侵河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