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仔細看過小冊子上面的具體內容后,杜遠等墨者都感到極為興奮,他們之前離開秦國,不就是因為對于舊墨者行會的固化感到不滿么,都表示愿意加入這一個嶄新的墨者行會。
“新會”由此誕生。
對于這個名字,姬定也對他們做出解釋,原本是叫做“新墨會”,以此來區別以前的墨者行會,但姬定認為若要追求天下大同,追求兼愛、非攻、尚賢。
那就要做到心中無墨。
若心中有“墨”,自有你我之別,這有違大家創會的初衷,故而去“墨”,名為“新會”。
各學派的人,皆可加入。
姬定、魯伯友,再加上杜遠等五人,共七人,在洞中立誓,新會正式成立,而他們則是新會的早就帶著秦國主力殺了過來。
而巴國的突變,令魏章又趕往巴國,接管當地的戰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延緩了秦軍的進攻。
畢竟這已經不是秦軍的精銳之師,而是秦軍部分主力與苴國的聯軍,進攻并非如之前那么犀利。
這倒是給予蜀王喘息之機啊!
蜀王杜后在廣都收集殘兵敗將,多達四萬之眾,準備在此與秦軍決一死戰。
雖然在人數上,蜀王這邊是占得優勢,但不少大臣都認為,憑借這些殘兵敗將,是難以抵擋住秦軍。
古往今來,越是到這性命攸關之際,這爭論就越多。
一些大臣主張繼續跑路,是不可能打得過秦軍的。
但也有些大臣認為必須得守住廣都,守住廣都,才有反攻的機會,繼續逃跑的話,那將永遠成為喪家之犬。
因為再退的話,那可就什么都沒了。
這廣都乃是他們最后的糧倉,再往南的話,就等于離開了大城鎮,進入部落山區,那可就失去了翻盤的本錢。
杜后對此也是猶豫不定,一方面他也怕死,對面秦軍一路橫掃,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反觀蜀軍這邊士氣已經低落到望風而逃的地步。
但是他又舍不得放棄廣都這個富饒的城鎮。
正當他們糾結之時,姬定抵達了廣都。
蜀王杜后聽聞楚相來了,可真是喜極而泣,連鞋都不穿,跳下臥榻,就跑了出去迎接楚相。
可一瞧這楚相還不到二十歲,頓時就有些慌。
這是楚相嗎?
直到姬定拿出自己令牌之后,再加上有幾個蜀國大臣聽過這位年輕的楚相,蜀王杜后這才相信姬定的身份。
杜后立刻就向姬定訴苦,以及辯解,畢竟最初他們蜀國是決定投誠秦國,與楚國為敵。
“楚相有所不知,我們蜀國本無與貴國為敵的想法,只因聽信了那張儀的謊言,才!”
“君上無須對此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