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定解釋道:“如果在大梁推動此法,臣敢保證,是絕無可能成功。”
魏惠王和惠施同時點點頭。
表示認同。
大梁可沒有什么多余的土地,貴族又多如牛毛,要在大梁搞均田制,那是不可能的。
姬定道:“假設河東與大梁是連在一塊的,大臣們會相信大王只會在河東推動新法嗎?”
魏惠王點了點頭,道:“如此說來,分開來還有利于變法啊!”
若連在一起,水rujiao融,你說只在某一個城鎮變法,那誰會相信啊!
但是兩地沒有連在一起,周邊環境大不一樣,根據當地的情況,制定適合當地的新法,這大家都能夠理解啊!
河東是有大量的荒地,均田制自然可行。
姬定又道:“除此之外,河東常年征戰,當地貴族的實力,已經被削弱了不少,不再像以前那么根深蒂固,錯綜復雜,他們是難以形成對朝廷有效的抵抗,再加上大王您恩威并施,給予他們置換土地,只要大王您決心改革,就一定能夠有效執行。至于置換土地給予大王造成的財政負擔,相比起朝廷每年為防衛河東的耗費,根本就不值的一提啊!”
魏惠王是連連點頭,如果跟大梁每年對河東戰事的支出相比,那真是不值一提,又看向惠施。
惠施點頭道:“臣以為周客卿說得非常有理,河東地區對于我國而言,是至關重要,不容有失,目前秦軍轉頭南下,對于我們而言,的確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此時再尋求變法圖強,機會稍縱即逝,將來國家只會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的代價去防衛河東。”
魏惠王雖談不上明君,但也不至于昏庸,近年來,他也一直都在找尋人才,以求變法圖強。
如今人才、新法已經到位,就等著他決斷。
權衡一番之后,魏惠王突然向姬定道:“卿可愿為寡人治理河東。”
姬定立刻道:“大王如此器重臣,臣自然義不容辭,只不過臣還得去一趟楚國,向楚王解釋河東三鎮一事,以免造成楚國方面的誤會。”
魏惠王連連點頭道:“是呀!卿還得去楚國。唉。”
這治軍是需要時間的,而目前魏國得到這喘息之機,全依靠姬定在楚國發揮的作用,如果楚國改變策略,那魏國又得重回舊路。
姬定肯定是要去一趟楚國,將這事給解決了。
姬定又道:“關于這治軍之策,臣已經想得非常完善,朝廷只需執行便可,關鍵還是在于大王的決心,只要大王決心在河東推動變法,再加上相邦的支持,是不會有什么問題的。”
“寡人當然有決心。”魏惠王立刻道:“寡人近年來一直在尋求變法之策,如今卿拿出變法之策來,寡人豈有不用之理,相邦以為呢?”
惠施點點頭,也表示支持。
且不說強不強軍,光這個政策,他心里就是支持的,畢竟是將土地拿出來給鄉民們,這也是他期望發生的事情。
另外,他也覺得姬定說得非常對,在河東變法成功的可能性極大,一方面河東與大梁不在一起,在那邊變法,不會給大梁造成什么影響。
還有,那邊的貴族實力確實被削弱許多,沒有大梁的支持,就都是秦國的俘虜,這個機會被姬定說著說著,還真的是千載難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