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的投石機,戰車的克星床子弩,都是一排一排的。
水軍就不用多說,稍微謙虛一點的說,打水戰你們隨時可以一塊上。
景翠都覺得自己是在殺雞用牛刀。
對面的齊軍許多士兵都還是布衣,要真打起來,拿棍子的都有。
沖上去都會將他們給嚇死。
都為齊軍感到發愁。
只不過姬定一直都不下命令,大周士兵也都很愁。
給了這么好的裝備,不打仗,那么多浪費啊!
而當今的輿論,是誰先出兵,誰不占理。
大周也是打著和平的口號,不是說要消滅諸侯國。
四王之前為了挑撥離間,也都承認天子。
若是出兵的話,豈不是造反,你能夠造反,下面的人也能夠造反。
可不打的話,姬定就更占優勢。
因為他得民心啊!
他將土地都發給百姓,反正也不是他的。
而之前魏國與新會聯手時,曾占領楚國北部好幾座城池。
當時魏國還沾沾自喜,殊不知,這就是姬定給魏國埋下的地雷。
這些城池突然發生動亂。
他們表示要加入大周。
因為這些城池的百姓,本就是楚人,被魏國統治也就罷了,關鍵隔壁的楚人過得比他們好得多。
他們心里都在想,這不公平呀,我們也是楚人,我本應該跟他們一樣,憑什么我們要被魏人統治。
再加上新會從中慫恿。
這些城池立刻就亂了起來。
平時也就無所謂,以前占領他國城池,也經常發生一些動亂,但在這個要命時刻,那真是不得了。
那邊洛邑天天往魏國發報紙,不但對魏惠王家底胡編亂造,還將魏惠王過往的“英明”決策,重新又再來一遍,喚起魏人痛苦的記憶。
關鍵還是魏惠王的家底,這令大家非常憤怒。
你倉庫里面存著那么多糧食,養那么多牛羊,為什么不拿出來救濟百姓。
還不是野人先不爽的,是大梁的國人先對魏惠王表示不滿,畢竟野人看不懂報刊,他們只能聽別人說,接受訊息沒有那么快,但許多國人看得懂。
那些心懷天下的有識之士都看得懂。
國人就相當于這年代的中產階級,其實他們才是最渴望上升通道,野人畢竟還未開智,需要人給他們灌輸。
就連惠施都備受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