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姬舒以鄭替衛以來,鄭國就一直都是采取躺平策略,完全不設防,周邊任何一個國家想要消滅鄭國,可能也就半個月左右。
也正是因為如此,大家都不去打鄭國。
大家心里都明白,任何一個國家只要成為這地區的霸主,那鄭國自然都會歸附,何須派兵去打。
如今有鄭國在,也方便大家談事。
但是
時代變了!
因為在這期間,鄭國變得非常富裕,各國富商都集中于此。
而宋國這個要錢的舉動,立刻引起鄭國富商們的警惕。
他們也知道各國不會來打鄭國,但是周邊國家如果向他們要錢,這該怎么辦?
他們猛然發現,我們鄭國就是一只肥豬,生得一身肉,卻無獠牙來捍衛自己這身肉。
這是很可怕的。
今日的宋商可能就是明日的自己。
出于這一點考慮,鄭國國內的富商,統統都站在宋國商人這一邊。
他們堅決要求不能歸還宋國布匹。
因為他們認為,一旦交還宋國布匹,那么各國都會以各種借口來向鄭國要錢。
而鄭國完全沒有實力與他們討價還價。
不僅如此,鄭國是各諸侯國中第一個以商人為主體的國家,甚至可以說,將各國貿易提升到另一個層次,各國商人都很愛鄭國,都將鄭國當做自己的第二故鄉。
縱使不是鄭國本土商人,也不會拍拍屁股走人。
但是這里面又牽扯到諸多問題。
到底實力說話啊!
要是不給的話,各國君主就不會再信任鄭國,你鄭國不是躺平么,那你不應該擁有與我們君主抗衡的權力。
最終姬舒還是決定,讓律法來公斷,讓宋國提供這方面的證據,證明這布匹是屬于宋國的,而非是個人的。
這看似合理,但其實也是很冒險的決定。
你憑什么用你鄭國的律法,來判決我宋國的事?
你鄭國算個屁?
宋國自然不會接受。
但是鄭國商人是支持姬舒這個決定,這也是他們所能夠容忍得最后底線。
可惜這不是一個法制時代,而是一個實力決定正義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