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都成立好幾年,但卻是頭回頒布軍制,這也真是夠奇葩的。
而這個雇傭軍制度,自然也是姬定設計的。
既然是買賣,那就有盈虧,就不能涉及任何平民,否則的話,萬一賺了錢,那就得分錢給平民。
而就當下的技術而言,幾乎是無法做到這一點。
就不能逼迫平民加入。
基于鄭國的輿論環境,他們也不敢這么做。
就是由這些大富商出錢,從各國招募勇士,招募將軍,總之,從統帥到士兵,全部都采用招募的方式,不限國籍。
姜佐這個大司馬也變得名存實亡。
因為姜佐是人臣,本就是鄭國大司馬,如果軍隊由他來統帥的話,那軍隊就是屬于國家的,可是錢又不是國家出,這當然不合適啊!
而招募就需要自愿。
憑什么讓人家為你拋頭顱,灑熱血。
當然是用錢說話。
這么危險的活,自然要給很高的待遇。
姬定也不太了解行情,他目前定的是跟當初魏武卒一樣的待遇。
只不過魏武卒是獲得田地,以及免稅,但是鄭國是直接發錢。
而軍備、馬匹,也全部都是采用購買的方式。
之前朝廷也是購買,自己都沒法生產。
巧合的是,白圭對于軍備生產幾乎是壟斷的,這雇傭軍制,又讓他大賺一筆。
但是,這一支軍隊的首要任務,還是保護鄭國,在商言商,既然身在鄭國的每個人都因此獲得保護,那么自然也必須付出。
可是不管是商人,還是農民,每年都有繳稅的。
而上回改革,就規定鄭國稅收是三十稅一,隨著鄭國商業越來越發達,這每年也可以收上不少錢來,但是由于支出非常大,因為國家沒有什么產業,純靠這稅入支持一切開銷。
就拿不出太多錢來養兵,尤其是精兵,這更加負擔不起。
就面臨兩個方案,要么讓大家再多繳一些稅。
要么由現有的財政來貼補。
這些大富商本就是繳稅大戶,他們又多繳稅來貼補自己,這是瘋了么,最終決定朝廷每年將拿出三分之一的稅入,給予雇傭軍做補貼。
稅就是來源于所有人,那么就等于每個人都交了保護費。
而與此同時,魏國為了盡快恢復國力,同時又保證擁有戰斗力,在中原的一些城鎮也開始推行均田與府兵制。
府兵制就是兵農一體,就能過做到兩不誤。
再加上楚國也在推行變法。
可以說當今諸侯國開啟了新的一輪變法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