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楚威王絕不是楚國名聲最為響亮的國王,也不是最圣明的國王。
但不可否認的是,楚國是在楚威王時期,全方面達到鼎盛時期。
疆土!
文化!
經濟!
軍事!
全都是頂峰。
但自此之后,楚國便開始走下坡路。
且非常之快。
這王子槐,也就是歷史上的楚懷王,楚國就是在他手中急轉直下的。
真的是物極必反,盛極必衰。
不過也不能將這責任完全歸咎于楚懷王頭上,楚國的隕落,還是在于楚國未能順應潮流,變法成功,始終都維系著貴族制度。
楚威王之所以能夠成功,并不是他解決了問題,而是他很好的掩蓋了問題,因為他與昭氏、屈氏、景氏三大貴族形成了一個政治同盟關系。
這國內相對比較穩定。
但是,這種同盟是難以一直維持下去的,在楚懷王時期,楚國內部政治腐敗,結黨營私,朋黨之爭,反正什么都來了。
這是制度導致的。
不是人為導致的,換個人其實也一樣。
不改變這一點,誰來都不好使,這君主的英明,只能延緩衰敗,但不可避免衰敗。
楚懷王幾個錯誤的選擇,更是加速了這種情況。
然而,姬定的到來,似乎在改變這一切,姬定的變法,讓楚國從如日中天,而變成為冉冉升起。
令人充滿著期待。
這種期待甚至都減少大家對于楚威王的懷念。
在這種期待之下,王子槐即位之后,亦是雄心壯志。
他先是做了一番人事安排。
高固退休,被封為國老。
而姬定則是以客卿的身份,榮升為楚國令尹,成為楚國首席的政務大臣,賜封邑于金陵。
金陵那塊地,在以后可是非常繁華的地方,簡直就是全國的經濟、文化中心,但是如今的話,那塊地還是比較荒蕪的。
如今那里也沒啥大貴族,因為是楚國剛剛從越國手中奪來的。
但那確實姬定的一大商業圈,故此楚懷王才將姬定的封邑放在那里。
這些東西,楚威王之前一直忍著沒給,不管姬定立下多大的功勞,其目的就是留給兒子去封賞姬定。
畢竟姬定太高,如果給予太多,王子槐上任,可沒啥可賞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