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施瞧了眼姬定,道:“我們犀首有一計,可解河東之危。”
姬定忙問道:“魏相請說。”
惠施道:“方才你說得也對,秦國到底也在多處作戰(zhàn),這國內(nèi)兵力肯定也是不足的,與其出兵支援河東,就不如再給秦國施加更多的壓力。
由楚軍從武關(guān)進攻秦國,而我國將會聯(lián)合韓國與趙國,從函谷關(guān)進攻秦國,如此一來,秦國就不可能集河西主力去進攻河東地區(qū),河東之危可解。”
姬定猶豫道:“此計雖好,但是但是我若寫這封信回去,可能會令楚王不再信任我,在這種危機的時刻,我應該一心為楚國考慮。”
惠施道:“這我也知道,但是我們大王也面臨著國內(nèi)巨大的壓力,如果楚國此時不履行諾言,挺身相救,那么楚魏聯(lián)盟也必然會破裂。”
該死的張儀,想必這就是你進攻河東的目的吧。姬定不禁暗罵一句。
楚魏聯(lián)盟,就在于楚國將保護河東地區(qū),這是姬定在相邦大會上許下的諾言,如今秦國來了,你楚國救不救啊!
但若不救,魏國自然不會相信楚國。
姬定沉默半響,點頭道:“好吧!我立刻傳信回國。”說到這里,他又問道:“但是魏相有把握說服趙國和韓國嗎?”
惠施道:“如果楚國堅決支持我國,那老夫?qū)⒏邪盐照f服韓國和趙國。”
姬定點點頭道:“我明白了,我會盡力而為的。”
姬定料想的一點沒錯,當他的信送到楚都之后,立刻就引起不小的爭論。
隨著楚國的情況愈發(fā)不妙,也導致越來越多人對姬定表示不信任。
他們認為都是姬定將楚國拉入這個困境的,若非姬定當初站出來為魏國說話,楚國又豈會陷入兩難的局面。
會議上。
許多貴族向楚王表示,應該立刻將姬定驅(qū)逐處境,更激進的人,甚至都要求讓姬定立刻回來,然后將其處死。
同時他們也還表示,不應該再顧忌魏國的死活,應該立刻與秦國修好,然后再東線全力應對宋齊聯(lián)軍,如此一來,也就不再擔心魏國撤兵。
他們的理由也是非常充足的,目前秦國到底不會對楚國的核心利益構(gòu)成威脅,至于蜀地么,在秦國沒有去之前,楚軍也沒有再進攻。
這證明蜀地在楚人眼中,并不是那么重要,遠不能跟巨陽相提并論。
而齊國是可以直接威脅到楚國的腹地。
故此他們支持與秦修好,對抗齊國。
如果這個戰(zhàn)略方針改變的話,姬定的作用將會大大降低,甚至于都無關(guān)緊要,因為姬定就是楚魏聯(lián)盟中間的線,如果不再與魏國聯(lián)盟,那么這線自然也就不需要了。
然而,楚威王考慮的可不僅僅是戰(zhàn)局得問題,還關(guān)乎下一代,在此之前,他一直都在為王子槐鋪路,故此姬定這一顆棋子變得越發(fā)重要。
如果不用姬定,之前的準備,統(tǒng)統(tǒng)都將付諸東流。
高固知道楚威王在擔憂什么,因為這是他出得注意,于是主動開口道:“大王,臣不贊成此時與秦國修好。”
楚威王一怔,問道:“令尹此話怎講?”
高固道:“目前我軍還在于秦軍交戰(zhàn),如果我們主動示好,那么秦國自然會認為我國目前內(nèi)憂外患,已經(jīng)抵擋不住了,且不說秦國會不會愿意與我國修好,就算愿意,他們也一定會漫天要價,不管我們答應與否,這都會影響到我軍的士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