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思路是很正確的,如今三晉確實有些疲軟,單獨一個國家,都無法與秦、齊、楚抗衡,若不抱團(tuán),那只會別這三大國玩弄于股掌之間。
可是惠施有些力不從心。
他無法牢牢將趙國和韓國團(tuán)結(jié)在一起,如韓國最近就跟秦國走得很近。
惠施也沒有辦法。
而他的力不從心,也讓魏國上下看不到出路,現(xiàn)在魏國都不知道該怎么辦,既然要拉攏韓趙,那自然不能跟他們開戰(zhàn),又打不過秦齊,魏國現(xiàn)在只能悶頭發(fā)展,祈禱他們別來打自己。
但是上一回大梁被圍,已經(jīng)讓魏國許多大臣憂心忡忡,魏國身處四戰(zhàn)之地,是難以明哲保身的,一旦開戰(zhàn),魏國必然會卷入其中。
現(xiàn)在需要一個人給魏國指出一條明路來。
姬定在這方面顯然要勝于惠施。
魏惠王也不傻,以如今姬定在楚國的地位,他會愿意回來嗎?他偏頭瞧了眼惠施。
惠施心領(lǐng)神會,趕緊道:“這兩年我國能夠得到和平安定,蓋因周濟的支持,周濟在楚國,對我國的幫助也是很大的。”
魏惠王連連點頭。
龍承笑呵呵道:“相邦莫不是擔(dān)憂周濟回來了,搶了相邦的位子。”
惠施神色一變,怒斥道:“我惠施豈是這種卑鄙小人。”
龍承道:“那敢問相邦,相邦以為周濟是在楚國對我們的幫助大,還是在魏國對我們的幫助大。”
惠施聞言,索性實話實話,道:“那龍大夫以為,周濟如今會愿意回來嗎?”
龍承笑道:“可不見得。”
惠施問道:“此話怎講?”
龍承道:“據(jù)我所知,周濟如今在楚國的日子也是不好過的,那些楚國貴族天天去找他麻煩,我以為只要我們略施小計,便可讓周濟回來。”
魏惠王聽得目光急閃,道:“不知卿有何妙策?”
惠施斜目瞧了眼魏惠王,略顯擔(dān)憂的皺了皺眉頭。
龍承的這一番話,還真的勾起了魏惠王的貪欲,他也越發(fā)覺得追悔莫及,當(dāng)初還真不應(yīng)該讓姬定去楚國,如姬定這種人才,當(dāng)今世上,確實很少見,能治國也就罷了,關(guān)鍵他還能夠賺錢。
能與之媲美的,唯管仲、范蠡。
試問這種人才,哪個大王不愛。
為什么魏國這些貴族大夫,渴望姬定回來幫助魏國變法,不怕傷及他們的利益,就是因為魏國是最先開啟變法的,魏國自身就有這個基礎(chǔ)在,魏國很多大臣都是有這個遠(yuǎn)見的。
他們知道如果國家不強大,再多財富也為別人準(zhǔn)備的。
楚國就不一樣,楚國是沿襲周制,是分封制度,每個貴族都是地頭蛇,相對而言,更為自私。
另外,楚國很少被人打到腹地來,他們也沒有這個危機感。
周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