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忌道:“那倒不用,如果我們與燕國達成合作,我軍可以從燕國借道,進攻邯鄲,鄭國留著還是有些用處的。”
如今他們可沒有把握,一舉擊潰秦楚盟軍,這個談判的地方自然也就得留著。
齊威王又問道:“不知該派誰去燕國游說?”
田嬰立刻道:“臣愿前往。”
鄒忌又道:“還可以讓蘇秦幫忙。”
齊威王點頭道:“那就這么定了。”
雖然這是齊國最不愿意見到的局面,但可不是齊國敗局已定,如今還真的只能說是旗鼓相當。
首先,這秦楚結盟,看似兇猛,但他們決不可能是一條心,同時他們已經打了一整年,都快要筋疲力盡,而齊國才剛剛出兵,這手上可都還未用力啊!
其次,那邊秦楚可與三晉組成五國聯盟,而這邊也可以組成齊、中山、宋、燕國四國同盟。
關鍵這魏國還有一大半已經被齊國占領著,另外再加上秦楚還在巴蜀較勁,故此紙上面雖然秦楚同盟更為強大,事實上只能說是旗鼓相當。
田嬰的預測并未有錯,秦楚自然不會是一條心的,他們只是不愿意見到齊國成就霸業。
陽翟。
“我以為楚相最大的失誤,就是讓秦國將領來領導盟軍。”
公孫衍略顯不滿地向姬定說道。
既然那公子疾已經從河西來到韓國擔任盟軍統帥,公孫衍自然也從河東趕來這里,在姬定的支持下,也被任命為大將軍。
但他對此安排依舊十分不滿。
姬定問道:“犀首此話怎講?”
公孫衍道:“目前我們應該極力游說韓國、趙國和中山國,只要拉攏他們三國,齊國必敗,但是張儀似乎并不想盡全力去游說,可見他不愿意見到齊國以失敗收場,他想留著齊國,來牽制貴國和我國。”
姬定嘆了口氣,道:“其實關于張儀的想法,我也是知曉的,但是關于游說趙國之事,這還真不能怪張儀,據我所知,確實是趙國不愿意與燕國和中山國妥協,也不愿意以盟軍為先,這才導致談判遲遲未成。”
公孫衍卻道:“但是在我看來,還是貴國與秦國沒有給予趙國、燕國施加足夠多的壓力,而且這也可能讓齊國有機可乘。”
如今大梁還在齊軍的圍困之中,他自是心急如焚,而如今最快速擊敗齊國的辦法,就是拉攏燕、趙,但是姬定和張儀都未親自前往趙國游說,而是讓韓相公仲侈前往,這令公孫衍極為不滿。
認為他們并不想早日擊潰齊國。
姬定瞧了眼公孫衍,囁嚅幾回,道:“若是犀首認為我們沒有盡全力,那我們現在就去找秦相商量。”
盟軍大帳中。
“目前齊軍在正面共有十五萬精銳,而我們與韓魏聯軍也不過二十萬,其中魏國只有區區三萬兵馬,主要還是我們與韓軍,若是正面交戰的話,即便取勝,我們也有可能會損失慘重。”
公子疾如實向張儀說道。
張儀皺眉道:“這可不行,我們必須要想辦法,在獲得勝利的同時,要盡量削弱楚國、三晉、齊國,其實如今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打起來也只會是兩敗俱傷,就看誰能夠損失的更少,那么在未來就能夠獲得更多的優勢。”
公子疾道:“但是那楚相亦非善類,他一早就提出,由他們楚國從南邊出兵牽制齊國,然后由我軍正面進攻。
但如果我們能夠拉攏趙國與燕國,就可以在正面改為牽制,盟軍可以從南北進攻齊國本土,以此來迫使齊國從魏國撤兵。”
根據地理而言,正面對抗,那必然是秦國充當主力,因為秦國就正對著齊國,但如果采取兩翼主攻齊國本土,正面牽制,那么楚國和趙國就擔任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