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嬴駟睜圓雙目,瞪著張儀。
好家伙!
讓寡人憋著這口惡氣也就罷了,竟然還主動跪下。
我小駟就不要面子么。
張儀忙解釋道:“君上,依臣判斷,楚國這回多半不是虛張聲勢,可能楚國與魏國已經達成某種秘密協議,就算我們不出兵,他們也定會想辦法在河東地區挑起戰爭,以此來聯合其他諸侯國。”
嬴駟哼道:“讓他們來就是了,寡人可是不懼?!?/p>
張儀道:“君上說得是,其實就算他們聯合伐秦,我們亦有勝利的可能,但到底是有風險的,臣以為這并不值得??!
目前來看,各諸侯國都畏懼我秦國,都想遏制住我們擴張的勢頭,在這情況下,我們若是還寸步不讓,只會加重他們對我秦國的防備之心。
然而,他們的聯盟只是一時的,只要我們退讓一步,以弱示敵,他們很快就會想起彼此間的矛盾,他們的聯盟很快便會瓦解。
其實那楚相說得對,我們秦國占有絕佳的地理位置,在他們團結一心之時,我們可退避三舍,等到他們相互爭斗之時,我們再出關,逐個擊破?!?/p>
輸了自然得付出代價。
外交之事,最忌諱意氣用事,該舍棄還是要舍棄,始終要以國家利益為先,這才是一個合格的外交家。
嬴駟郁悶道:“寡人倒不是吝嗇那三座城池,只不過只不過若是這么做的話,其他諸侯國還會將寡人放在眼里么?!?/p>
張儀道:“臣此番建議,正是為了君上的顏面著想。”
嬴駟只覺莫名其妙道:“是嗎?寡人怎么沒有看出來?”
張儀道:“目前那河東三鎮,還未完全交予我們,我們秦軍在河東地區,也未站住腳,如果這時候,楚國與三晉聯合伐秦,我們可能還是要退出河東地區,到時豈不是更加丟人。
如今我們主動還給魏國,并不代表我們害怕,而是我們要與楚國競爭,楚國花這么大的代價,無非就是想拉攏魏國,我們秦國若想拉攏魏國,自然也得付出一些代價?!?/p>
嬴駟鐵青著臉,兀自搖頭道:“這這寡人做不到,寡人要是這么做,如何向臣民交代。”
張儀耐心地勸說道:“臣并非是讓君上一味的忍讓,只不過臣認為,此時不宜將三晉推到楚國或者齊國的懷里去。”
嬴駟立刻道:“如今楚國為魏國撐腰,我們就立刻讓出三鎮,那大家都會認為楚國比我秦國更加強大,不都會投靠楚國么。”
張儀道:“讓出那三鎮,只是為了繼續拉攏魏國,而非是要向楚國低頭,在那會議上,楚國明言要支持魏國,但魏國可沒有說要支持楚國,而且楚國似乎已經鐵了心要與我們秦國作對,故此臣認為,要打就直接打楚國。
我們若打楚國,齊國是絕不會幫忙的,其他諸侯國也都樂于見到我們與楚國拼得你死我,屆時我們攻伐楚國,其他諸侯國都不來支援,那么之后我們再轉身東進,就是那楚相想要支援,楚國的臣民也不會答應的?!?/p>
他在回來的路上,就反思過,自己怎么會輸得如此徹底,究其原因,就是他沒有料到楚國這么無私奉獻。
但是,只有楚國是這么打算的,其他諸侯國是各懷鬼胎,打魏國的話,他認為楚國肯定會出兵支援,楚國一出兵,就可能帶動連鎖反應,大家都一擁而上,群毆秦國。
那秦國就會變得非常困難,到底雙拳難敵四手,但是打楚國,他們就不見得會幫忙,秦楚太過強大,相互削弱一下,對大家都好。
嬴駟也想明白此理,皺眉道:“若想直接攻伐楚國,只有從武關出兵,但是如今武關外面,楚國已經派了重兵防守,最好的路線還是要從韓國借道?!?/p>
張儀笑道:“當時會議上,楚相提出平衡戰略后,臣當時就說了,會將巴國視為我們秦國的核心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