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并不反對姬定化整為零的戰略方針,但是他對于是否放秦軍進入蜀地,還是有所保留的。
如果秦軍在蜀地站穩腳跟,等于又多一處可以直接進攻楚國的地點,同時秦軍要撤走,楚國最多也就是拿下巴蜀,不可能從蜀道去進攻秦國。
姬定笑道:“自然不能這么就放秦軍入蜀,我們還是要阻止秦國,提高秦國入蜀的代價?!?/p>
楚威王問道:“如何阻止?”
姬定道:“據臣所知,巴蜀二國的關系一直就不太好,兩國經常相互攻伐,臣愿意親自前往蜀國,與蜀君談判,表示我們楚國愿意與蜀平分巴國,也許競爭不過秦國,但如果蜀君不傻的話,他肯定會借我們的條件,去跟張儀談判,張儀必將要付出更多的代價。而同時,亦可為我們爭取到攻取巴國的時日。”
楚威王又瞧了眼高固和昭陽。
昭陽回答道:“臣支持周客卿的建議,但是臣以為周客卿已經提出變法,且引起極大的爭議,若是朝廷遲遲沒有動作,就怕遲則生變?。 ?/p>
高固瞧了眼昭陽,并未做聲。
楚威王點點頭,道:“卿與寡人想得一樣,既然放與不放秦軍進來,都對于我國有利,就不需要客卿親自前往,客卿還是該以變法為先?。≈劣谑竦啬沁叄讶藭伤抉R太宰前往?!?/p>
這事有輕重緩急,蜀地那邊畢竟比較偏遠,秦軍在那邊的動作,暫時不會影響到大局,但變法可就不同,時隔多年,再度開啟變法,對于楚國而言,是至關重要。
攘外必先安內??!
其實不管是楚威王,還是昭陽他們,都對于變法有所保留,讓姬定去昭陽的封地變法,只是做個實驗,看看能不能行,楚威王希望能夠在生前,決定是否變法,不要將這事遺留給后代去做。
姬定倒也沒有強求,此事確實也不需要他親自前往,變法對于他而言,也是更為關鍵,而他之所以主動要求前往,純屬職業習慣,他認為這就是他的事。
在會議結束之后,昭陽悄悄找到高固,問道:“令尹,你覺得周客卿那戰略到底能不能行?”
高固猶豫道:“能行是能行,關鍵在于在哪里拖住秦國,若是在巴蜀,于我國不利,如果是宋國、鄭國等地,那倒無所謂?!?/p>
昭陽點點頭,道:“我也是這么想的,關鍵我軍在拿下巴國的那些鹽池之后,恰逢與秦國結盟攻伐魏國,于是停止繼續進軍,駐守巴國的士兵早已無心念戰,故此我打算讓太宰全力阻止秦軍與蜀國聯盟?!?/p>
高固點點頭,道:“我也贊成這么做,那么首先我們得與巴國緩和關系,如此才能夠減少蜀國對于我們的恐懼?!?/p>
說到這里,他稍微頓了下,道:“將軍既然反對,為何之前不提出來?”
昭陽嘆道:“相比起蜀地,國內變法更為重要,我不想在這關鍵時候,讓周客卿分心?!?/p>
高固欣慰地笑道:“有將軍在,那我便可放心的離開了。”
而如今最為舒服的無疑是齊國。
如果齊國如今想要變法,那真的是天賜良機。
然而,齊威王可也是一代雄主,且身邊是人才濟濟,他可不會跟以后的齊王一樣,就只知道吃喝玩樂,坐以待對手弊。
鄒忌道:“張儀已經前往蜀地,看來秦國要南下的消息是真的?!?/p>
田嬰道:“如果秦楚真的在蜀地打起來,這對于我們而言,可真是天賜良機,我們可趁機攻伐三晉,亦可南下進攻楚國?!?/p>
鄒忌立刻道:“此舉萬萬不可!一來,秦軍在蜀地難以牽制住楚軍主力,在東邊楚國依舊擁有強大的實力與我們抗衡,同時楚國亦可借此聯合三晉。如果我國趁機攻伐三晉,秦楚都不會愿意見到,這可能引起眾怒。
當初相邦會議,我們可是做出過承諾得,如今背棄承諾,失信于眾諸侯,只怕會得不償失啊!”
田嬰道:“這天賜良機,我們總不能白白放過吧。”
鄒忌道:“自然不能?!?/p>
齊威王問道:“但不知相邦有何良策?”
鄒忌道:“就我們齊國周邊來看,楚國對我們的威脅無疑是最大的,但是楚國畢竟受到秦國牽制,相比較而言,燕國才是我們齊國的心腹大患,一旦消滅燕國,我們齊國就無后果之憂,到時再攻伐三晉,亦或者南下攻楚,都將游刃有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