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桓和蘇白也不勉強,循聲往喧囂處走去。
太乙觀的杏林,分為兩處。
小的一處,乃是這一批仙苗入觀后,親手所植,用以輔助修行。
另一片大的,足有上千畝,相傳乃是當年太乙觀祖師行醫(yī)濟世時,受惠病人手植的謝禮。
太乙祖師功行深厚,早不食人間煙火,治病救人自然也不會收取凡俗錢財。
因他喜歡杏樹,于是病人康復(fù)后,便相約每人種上五棵杏樹,作為酬謝。
久而久之,太乙觀周圍便多了一片繁茂的杏林。
祖師也欣然接受,又在杏林邊設(shè)了一座草倉。
并掛出榜文:無論何人,均可以谷物換取等量的杏子。
杏子為鮮食水果,價值比谷子要高,自然換者如云。
換來的谷子放在草倉里,有祖師施法,不虞蟲蛀朽壞,能保存許多年。
待到災(zāi)年時,太乙觀便會將這些谷子拿去賑災(zāi),也算是一番功德。
如今,太乙祖師雖早已離去,但以杏易谷的傳統(tǒng)卻仍延續(xù)下來。
隨著杏林進入成熟季,這些時日里,來太乙觀換果子的人絡(luò)繹不絕。
姜桓兩人來到千畝杏林時,發(fā)現(xiàn)諸多村民、果販各自背著竹筐,圍在一處交頭接耳。
人群中,一個五短身材、面目老成的男子趴在地上。
旁邊兩個竹筐傾倒,杏子撒落一地。
而在他身邊,一頭威猛的吊睛白額大老虎正俯著身,兇狠地瞪著這人。
姜桓兩人運轉(zhuǎn)苦杏真形圖,這神虎在他們眼中,便顯化為一張繁復(fù)玄奧的符箓。
符箓滴溜溜一轉(zhuǎn),又化作一頭神光湛湛的大老虎。
這虎乃是當年太乙祖師手書符箓所化,用以威嚇那些貪心不足之輩。
千年下來,符箓竟然通了靈性,遂被太乙觀喚作神虎。
“這是怎么回事?”姜桓朗聲問道。
那神虎抬頭,懶洋洋地起身,踱步過來,蹭了蹭兩人的身子,發(fā)出低沉的咕嚕聲。
姜桓和蘇白便各自拿出一枚大杏子,喂給大老虎,囫圇吞了下去。
見觀中的道人出來,就有村民七嘴八舌地將事情原委道來。
原來,這趴著的村民,乃是廬山縣城有名的潑皮無賴,謝老三。
“他今日拉了一筐陳年蛀米過來,放到倉里充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