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時間總是短暫的,大快朵頤過后,眾人均是酒足飯飽,行出了火鍋店。
此時天色已經(jīng)完全暗了下來,瓊州街上卻是燈火通明,人來人往,自是燈紅酒綠,十分熱鬧。
見此情景,朱棣自是又問:“入夜了尚如此熱鬧,瓊州莫非沒有宵禁不成?”
宵禁是指禁止百姓夜間出來活動,這禁令在封建王朝持續(xù)了千年之久,到了宋朝時一度取消,到了明清反倒又重新實行了宵禁。
這條禁令本意上是為了保護百姓,防止有奸人趁夜作奸犯科,故而法令極嚴。
若是在大明境內(nèi),基本上酉時初(5點)就開始收市,酉時末(7點)街上就沒了行人。
到了戌時三刻(7點45)以后,出門就是犯罪,稱為犯夜,抓住便要打板子。
而現(xiàn)在時間顯然已經(jīng)將至戌時,街上百姓卻不見減少,朱棣才會主動發(fā)問。
“瓊州本是有宵禁的!”于謙此時喝得有些臉紅,忙回道:“不過隨著來往商客越發(fā)多了,瓊王便取消了部分禁令。”
“似城外偏僻處,依舊執(zhí)行宵禁,但似這邊城市中心,則不執(zhí)行宵禁之策!”
“此夜市自一更起,四更方才休哩,皆是為了方便工人與外敵游客晚上出門飲酒;四更休后,五更又會復起,方便晨起上班者飲食。”
“若是到了暑日,白天酷暑難耐,此間百姓便喜夜間出行納涼,彼時便是徹夜不休。”
“如此行事,難不成沒有那等作奸犯科者?”張輔四處看著人流,只覺有些心驚。
這么混亂的地方,指不定會有多少賊人潛伏其中,他還需振作精神,以免朱棣出事。
不過于謙聞之,就是搖頭笑道:“無需擔憂,在瓊州雖做不到路不拾遺,但小偷小摸卻是少有。”
“因瓊王發(fā)布禁令,在島上偷盜者刑法極重,輕責杖刑,重則流放遣返。”
“若是本地人,自可安居樂業(yè),無需偷盜,至于外地務(wù)工者,都是為了賺錢來,何必為點蠅頭小利,而放棄在此地工作機會?”
“再者,諸位難道沒發(fā)現(xiàn)街道兩側(cè)常有黑衣者巡視?”他朝遠處一指,眾人隨之望去,果然見到不少黑衣人來回巡視。
“彼等,便是我瓊州警衛(wèi),每夜都會巡視,保證城市內(nèi)居民的安全。”
“除此之外來往行人之中還有便衣巡查,就算真有宵小之輩,自也無所遁形!”
聽著于謙的講解,朱棣等人都是心中暗驚,沒想到瓊州警衛(wèi)竟然如此之多。
京城雖然有五城兵馬司,但論起警衛(wèi)力量卻完全比不上這瓊山。
因為五城兵馬司每司基層不過只有弓兵八十人,用于巡視者也就四百余人。
可瓊山光是這條街上巡邏者就不下二三十人,更別說還有便衣?lián)诫s其中,而且這還只是夜班,白班肯定也有人。
光是推算,瓊山的警衛(wèi)起碼就有幾千人之多,放到大明簡直不可想象。
“如此嚴密巡查,所費定然不小,若只是為了方便百姓,豈不是本末倒置?”朱棣看看向了于謙。
若說增加治安力量,大明朝也可以增加大量人馬用來維持夜間秩序。
可用人是要花錢的,增加幾千人,那就增加了幾倍的軍餉支出。
他雖然不知道本地警衛(wèi)的收入,但能讓這些人日夜兼程且毫無怨言,那薪酬必然是不低的。
這些警衛(wèi)的收入都是來自于百姓,如果只是為了方便才增加人手,那還不如施行宵禁,把錢用到其他地方!
而于謙聞言,卻是再度搖頭道:“非也,此非本末倒置,而是必要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