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此,他的家事變得越來越復(fù)雜,老四遠渡海外,老三難成大器,老二一天想著和老大爭這個皇位。
這或許是帝王家的宿命,但他朱棣平心而論就沒有半點錯誤嗎?
血脈相殘,父不慈子不孝,這難道不是他朱棣開啟的輪回么?
不!不是他!也不該是他!朱棣神色突然一陣堅定,這個輪回是朱允炆所開啟,他只是為了活命罷了!
他的內(nèi)心吶喊著,一時握緊了拳頭,或許他該改變一些什么,至少要打破這個輪回。
“老四不瓊王這些年,日子應(yīng)該不太好過吧?”他開口詢問,聲音帶著些許沙啞。
許是因為想得太多,竟然讓他犯了低級錯誤,直呼老四二字。
不過于謙并沒有在意眼前這個老者露出了馬腳,只是一臉感慨道:
“此事在下當(dāng)真不知,然則在瓊州百姓口口相傳之中,瓊王應(yīng)該經(jīng)歷了數(shù)次生死之危。”
“這其中,有開辟田畝之時被蟲蛇所傷,也有平定黎民叛亂時親涉險地,也有對敵海盜時身中數(shù)創(chuàng)。”
“不過據(jù)說即便如此,瓊王依舊次次沖鋒在前,絕不甘落人后。”
“若有人詢問其故,瓊王便會答之:昔日宋亡于皇氏之衰,明起于天子自強,今天子守國門,吾輩豈可甘之于后?”
“此言傳出,將士無不奮勇,故每戰(zhàn)必捷,戰(zhàn)而無不勝者,方有今日之勢!”
如此說著,他臉上再度露出了崇敬之色,仿佛看到朱高燨奮戰(zhàn)之境。
可朱棣聽著,卻是目光一陣失神,蠕動著嘴唇想要說話,卻怎么也說不出來。
天子守國門,好個天子守國門!他為何要遷都北平?為何要數(shù)次北伐?
其根本不就是因為明患在北,他想為子孫后代打下一個穩(wěn)固的江山么?
可他的志愿無人可懂,滿朝文武說他窮兵黔武,太子說他太過折騰。
就連百姓也不理解,私底下不知道多少人罵他朱棣好戰(zhàn)必亡,仿佛他是天生戰(zhàn)狂一般。
可那些人哪里知道北境的百姓有多苦?他們見過北地打草谷之狀么?
上至老弱,下至婦孺,每年不知道要慘死多少百姓,要有多少百姓流離失所!
他之所以要北伐,不是要創(chuàng)多大的功業(yè),只是想要將草原部族打殘!打怕!打到不敢南下一步!
他要讓天下人知道,草原人并非不可戰(zhàn)勝,他朱棣就能按著草原人打!
可這一切,無人理解,大胖只覺得他老子在浪費民脂民膏,文武百官只覺得他朱棣在魚肉百姓。
他也以為無人會理解,但沒想到離自己距離最遠的一個兒子竟能理解的如此透徹。
天子守國門!短短五個字,便將他一心所愿闡明無誤,且效仿至今。
他仿佛能從看到自己那小兒子抱著宏大志愿來到這南疆篳路藍縷之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