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如此!”朱棣點了點頭,暗道此法不錯,又指著掛號單問:“那似此掛號單,一單需得多少銀兩?”
“不多,尋常只要五文,似咱們這般掛的急診治傷,一般需得五十文!”
朱棣一聽,又點了點頭,若是五文的話,其實不多,加個急診也不過五十文,就算是平民百姓,也消費得起。
相比下來大明百姓去一趟醫館,至少得花費幾錢甚至一兩銀子之多。
須知,這幾錢和一兩也僅是問診費,除了問診費,還有醫藥錢。
所以在大明朝,不是所有百姓都治得起病的,從這點上,瓊州醫院對比大明醫館,完全就是碾壓。
不過,問診費便宜,卻不代表醫術也過關,若是醫術不過關,那這錢也是白花。
而瓊州發展不過十一年,這十幾年又能培養多少醫術過關的醫生呢?
他對此并不抱太大希望,索性隨著于謙等人朝著外科急診行來。
一到此處,便見此地已經頗為忙碌,正有大量白大褂的醫生來來往往。
不等眾人詢問,于謙便回頭道:“看來剛才那傷員傷勢不輕,恐怕是要專家會診,咱們還需得等等!”
眾人聞此,皆是點頭應諾,唯有朱高煦有些不悅道:“那人什么來路,竟弄得這般聲勢?”
他一說,眾人也會過了味來,是啊,那人是什么來路,能引起院方這么重視。
在這瓊州地界,難不成有人比于謙這個王府詹事更有牌面?
而于謙一聽,卻是自得一笑道:“要問什么來路,說來諸位卻也不信?!?/p>
“不過我可以明確告訴諸位,那人多半是周邊工地的建筑工人!”
“一個工人,竟可如此?”這一下別說朱高煦不信,便連朱瞻基和朱棣都不信。
在大明朝這種階級分明的地方,別說死上個把人,就算死上幾萬人那都不算事。
在特權面前,百姓能看上病就已經是天恩了,更別說一個工人便能引起如此大的動靜,難不成在瓊州這塊地方不講特權不成?
“為何瓊州能如此行事?”感受到了其中差別,朱棣一時間凝重了神情。
他越察覺到了瓊州的不凡,不僅是在產業上,似乎思想上也與大明截然不同。
“無非以人為本罷了!”看著眾人臉上的各種神色,于謙感慨道:“此亦是瓊王歷來強調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