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意義上大多數都會覺得煉鋼是近代產物,也是工業革命的開端。
實際上并不如此,華夏的煉鋼產業歷史其實可以遠推到兩漢時期。
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唐朝已經初步掌握了煉鋼技術,到宋朝更是獨步全球。
而時代總是在發展的,到了明朝永樂年間,光是生鐵年產量就能達到數萬噸。
高爐煉鋼、百煉鋼、炒鋼法和大型鼓風設備,各種煉鋼所需的工藝都已經完備。
所以聽到是煉鋼廠之時,眾人并沒有太多的驚訝于煉鋼這種行為。
可這煉鋼廠的規模卻讓他們感到有些驚訝,隨著火車過境,眾人也看到了那宛如遠古巨獸一般的建筑。
幾個巨大的煙囪立在一片廠方之中,不斷吞吐著各種煙霧,好似建筑活過來了一般。
縱觀大明十三座冶鐵所,沒有一座的規模能比得上眼前那座巨大的建筑。
“似這鋼廠,不知一年可產多少鋼鐵?”雖然大明官方嚴控鹽鐵,可朱棣此時已經懶得計較,只想搞清楚這鋼鐵廠一年的產鐵量。
畢竟鋼鐵產量便代表了國力的強弱,鋼鐵越多,就能產出越多的鎧甲器械,也能有更多的財稅收入。
要說朱高燨能把瓊州發展成這樣,不搞私鐵朱棣是信都不信的。
關鍵就是要知道,他家老四一年產了多少鋼鐵,背著他偷偷干了多大事業。
于謙自也不想隱瞞,當即為朱棣計算道:“若說鋼鐵產量,如今實則還在諸年遞增。”
“如今我瓊州設有鋼鐵廠五座,去年年產量已經突破了九十萬噸,換算即為十八億斤。”
“據說今年鋼廠已經超額完成產量,恐怕今年產量已經能達到一百萬噸!”
他一說罷這話,眾人又是心神一震,朱高煦更是猛地一顫。
十八億斤是什么概念?大明十三座冶鐵所,加上民間所有生鐵全年產量的十幾倍!
想他為了組建私軍,購買兵器鎧甲僅僅十幾萬斤生鐵都花了上萬兩!
可老四在瓊州,一年就能生產十八億斤鋼鐵,這能組建多少軍隊,打造多少武器?
他只覺自己腦袋一時間有些不夠用了,原以為自己已經夠壕了,可一比老四他才發現自己窮得叮當響。
要造反還得學老四啊,人家這個底蘊造起反來,你老爺子拿什么平定?
想著,他不由將目光放到了朱棣和朱瞻基的身上,不由暗自得意,這回有老四擋著,看你老爺子還怎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