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說著,片刻之后,他又咦了一聲,忙問道:“瓊王府接洽者又是何人,不會是趙瑞吧?”
趙瑞,乃是瓊王府大伴,也就是內宮派出來外駐王府的太監。
在明一朝,凡是皇子在年少之時,朝廷都會從內宮撥調太監和皇子一道長大,這種太監稱之為伴伴、或者大伴。
此例從洪武二十八年開始實行,正好趕上朱高燨和朱瞻基這一波。
故而朱高燨離開之時,唯一帶著的兩個心腹,除了張軏,便是趙瑞。
這兩人可以說是瓊州島上唯一能認出他們身份的人,故而朱棣會多嘴一問。
朱瞻基自能體會圣意,忙搖頭道:“不是趙瑞,說是叫什么于謙,乃是王府小吏!”
“據說此人乃浙江杭州府錢塘人,自小便崇尚新學,三年前上島求學,便留在了王府,頗受四叔信重。”
“于謙?想必也是個不學無術之輩!”朱棣搖了搖頭,不甚在意。
在他看來,新學本就離經叛道,尋常讀書人尚且避之不及,哪里會有人專門求學!
似這種主動上門學習新學的,從底子里多半就是個大逆不道之人!
不過除了于謙之外,他又敏銳注意到了朱瞻基話里的另一個東西:
“這電報又是何物?我見此地距離城內尚遠,何以彼等這么快便能知會兩府?”
他雖然沒來過瓊州,這海關離縣城不近,從剛才吳楷離去開始,到現在滿打滿算不過去了幾盞茶的功夫,怎么兩府這么快就有了反應?
這其中的信息傳遞,顯然就和朱瞻基口中的這個電報有一定關系。
然則他一問,朱瞻基卻也一陣搖頭:“孩兒也不知,但據說此物距離千里之外便可傳遞消息。”
“至于到底是個什么模樣,又是如何傳遞消息,孩兒卻也不甚清楚。”
要說他朱瞻基也算是見多識廣,可到了這瓊州島上所見所聞卻是駭人聽聞。
什么東西距離千里就能傳信?又不是仙家寶物,他可不信真有這等存在!
“哦?千里之外便可傳遞消息?”朱棣聽著也是一蒙,朱高煦卻道:
“這有何奇,若說千里之外傳遞消息,咱們大明朝邊疆烽火臺不就如此?”
“是了是了,想必就如烽火臺一般!”張輔久居邊關,聞言也是一陣附和。
“原來如此!真是小題大做!”朱棣一聽像是烽火臺,心中疑慮頓消。
他心想這電臺多半就是和烽火臺一般,通過某種特定的方式一段一段的傳遞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