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平四年十一月初八,當董卓軍還在對龜縮在襄陽城中的荊州軍束手無策之時,周瑜率領的船隊已經抵達了孫權軍水軍駐地柴桑,凌厲的北風幫了周瑜的大忙,船隊借風使帆,在正值枯水期的長江上即使逆流也行駛如飛。
船到柴桑,周瑜也不休息,徑直點起水軍揚帆而行,孫權軍剛從荊州撤軍不久,又與董卓軍結仇,軍隊一直處于高度戒備狀態,所以集結雖然倉促,但準備還是非常充分,軍械糧草無不周全,大小戰船更是多達八百余艘,幾乎是董卓軍的三倍,而且個個水性嫻熟,都是久經水戰的水軍老手,遠非董卓軍水軍中那些半生不熟的新兵可比。
三天后,孫權水軍已經逼近襄江匯集長江的入水口,因為船隊轉入襄江后,水軍就只能逆風逆水而行,所以周瑜便召集了全軍將領至旗艦商議軍情,會議上,周瑜向眾將介紹道:“諸君,我軍即將進入襄江,因為季風的關系,我軍只能迎風逆流而上,請諸君一定要組織好士卒劃獎,保證掌槳水軍的伙食供應,不得克扣,違令者,定斬不饒。”在這個時代,各勢力軍官克扣士卒口糧軍餉是很平常的事,包括對士卒待遇最好的董卓軍中,一年也要砍掉幾十個中低級軍官的人頭,所以周瑜先給各個軍官打預防針,免得影響士氣。
眾將朗聲答應,凌操又問道:“都督,我軍北上增援荊州,面對主要是我水軍的天敵騎兵,這仗該怎么打?還請都督吩咐?”凌操是孫堅座下老將,對孫堅忠心耿耿,孫堅死后,凌操是提前的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