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制磚胚
“伙計們,既然黏土的質量沒有問題,并且我們已經有了一個關鍵的窯箅,那么接下來,可以正式建造地面升焰窯了。”
他再次來到之前選定的那塊空地,準備要建造的這個土窯,不需要太大,一次能燒制大約二十塊陶磚就足夠了。
這樣既能保證升溫效率,也方便他一個人操作,林予安按照心中的藍圖,開始搭建土窯。
首先用石塊和和好的黏土,在清理好的圓形地面邊緣挖出基坑,然后砌筑起一道低矮的環形墻基,內徑約六十厘米,這將作為整個窯體的基礎。
緊接著,他在這個環形墻基的一側,預留出一個寬約二十厘米的缺口,作為添柴口和進風口。
然后便是安放那個已經成功燒制的陶箅子,他小心地將陶箅子架設在環形墻基的內側,確保其保持水平穩固。
這個箅子將承擔起分隔火膛與窯室、承托磚坯并讓熱氣通過的重要作用。
箅子安放妥當后,林予安開始用和好的黏土混合大量切碎的干枯茅草,在箅子邊緣向上堆砌窯室的墻壁。
林予安按照心中的藍圖,開始搭建土窯。他首先用石塊和和好的黏土,在清理好的圓形地面邊緣,砌筑起一道低矮的環形墻基,內徑約六十厘米,這將作為整個窯體的基礎。
緊接著,他在這個環形墻基的一側,預留出一個寬約二十厘米的缺口,作為添柴口和進風口。
然后,便是安放那個已經成功燒制的陶箅子,小心地將陶箅子架設在環形墻基的內側,確保其穩固且水平。
這個箅子將承擔起分隔火膛與窯室、承托磚坯并讓熱氣通過的重要作用。
箅子安放妥當后,林予安開始用和好的黏土混合大量切碎的干枯茅草,在箅子邊緣向上堆砌窯室的墻壁。
他將窯室的墻壁砌筑成一個大致垂直的圓筒形,內壁盡量做得平滑,高度約六七十厘米,打算直接從窯的頂部進行裝料和取料。
“窯壁不用太厚,十到十五厘米就夠了,這樣升溫快,也省燃料。”林予安一邊堆砌,一邊解釋。
當窯室墻壁堆砌到預定高度后,這個土窯看起來就像一個沒有頂蓋的粗壯陶罐。
窯的頂部是一個直徑約六十厘米的敞開式圓形洞口,這個洞口既是之后裝填磚坯的入口,也是燒制時排煙和觀察的窗口,如果在需要封窯時,也會用陶泥板將其蓋住。
整個土窯的主體結構,在林予安一下午的辛勤勞作下,便初具規模。
“好了,伙計們,窯的主體算是完成了!現在,依舊是需要時間來自然風干,讓泥土中的水分慢慢蒸發掉。”
林予安拍了拍還帶著濕氣的窯壁說道:“趁著這個時間,我們正好可以制作一個,制作磚坯的模具,以及用來封窯頂的陶泥板。”
林予安這幾天幾乎是一刻沒有閑著,要不是前段時間的魚獲讓他不用為食物擔憂,進度絕對不會這么快。
趁著還有點天上還有一點光亮,他立刻轉向了下一個任務,開始制作陶磚模具。
“伙計們,模具的尺寸,我初步設定為長二十厘米,寬十厘米,高五厘米。”
林予安一邊說著,一邊將和好的黏土仔細地拍打、切割、拼接成一個內壁尺寸符合預設的長方體中空盒子。
緊接著,他又用黏土制作了幾塊厚度約兩三厘米的長方形泥板,細心地將泥板的邊緣修整平滑。
“這些泥板風干燒制后,就是我們封窯頂的封蓋,并且拼接起來要盡量密封。”
(請)
燒制磚胚
模具和窯頂封板制作完成后,林予安將它們放置在庇護所內一個通風干燥的角落,讓它們也開始自然風干。
兩天過去了,土窯表面的黏土摸上去感覺干燥了不少,同時那個黏土模具和幾塊窯頂封板也已經風干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