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時,鄭小公爺來了。
趙公公暗暗松口氣,終于從地上爬起來,悄然退下。
……
十四歲的鄭宸,面容俊美,身姿挺拔,目光明亮銳利。
鄭太后看著侄孫,怒氣終于退了大半:“子熙,你不在太子身邊待著,怎么來景陽宮了?”
天子臥榻不起,太子代為上朝打理朝政。幾位太子伴讀,也一并順理成章地進(jìn)了朝堂。
朝事沉重且繁雜,年少的太子根本無力承擔(dān),政務(wù)其實都落在王丞相之手。
幾位太子伴讀,現(xiàn)在也就是陪著太子一同上朝罷了。
鄭宸心中不忿不甘,也只能隱忍,聞言低聲道:“昨日王丞相過壽,朝臣們紛紛前去賀壽,賀禮一件比一件貴重,堆積如山。我知道太后娘娘心中不高興,特意來寬慰娘娘?!?/p>
鄭太后被說穿了心思,有些羞惱,哼了一聲。
鄭宸又道:“還有一樁事。南陽郡敬獻(xiàn)新糧,一來能借此挫一挫王丞相威風(fēng),二來能為娘娘一振聲勢。一舉兩得,娘娘何不竭力促成此事?”
鄭太后又哼一聲:“哀家和皇上說了,皇上卻說朝堂要安穩(wěn),不宜起爭端?!?/p>
這個太康帝,軟弱無能平庸。
鄭宸心里腹誹不已。殊不知,在病重不起的天子眼里,要保證朝堂不生亂才是頭等大事。
既然打理朝政要靠王丞相,那么朝堂大事就得聽王丞相的。
這一點,鄭太后卻是心知肚明。也因此,鄭太后再惱怒,也將此事按下了。免得太康帝在病中煩心不得消停。
鄭宸低聲問道:“南陽郡主那邊,娘娘可曾寫信安撫?”
鄭太后不以為意,隨口道:“哀家寫了一封信去。韶華孝順懂事聽話,不會因這么一樁小事惱怒記恨。”
孝順懂事聽話。
養(yǎng)在宮里的兩位縣君和范姑娘,也沒得到過鄭太后這般夸贊。
鄭太后口中的南陽郡主,和他腦海中那個冷凝銳利的姜韶華,根本就不是一個人。
鄭宸不動聲色地壓下心中漣漪,陪著鄭太后閑話,半個時辰后才告退離去。
……
昭和殿內(nèi)。
蒼白消瘦的太康帝,神情萎靡地躺在龍榻上。美艷雍容的李貴妃,坐在龍榻邊喂藥。
太康帝卒中之后,半邊龍體不得動彈,喝藥要人喂,方便也得要人伺候。張口說話含糊不清,頗為吃力。
紀(jì)皇后病逝幾年,李貴妃位份最高,更是太子生母。理所當(dāng)然地接手了照顧天子龍體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