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立威是何等重要了!
姜韶華心中哂然,面上露出溫和的笑容:“伍縣令不必行此大禮,宋統領,請代本郡主扶起伍縣令。”
宋淵應一聲,上前一伸手。伍縣令輕輕松松就被“扶”了起來,郡主張口賜座,伍縣令戰戰兢兢地在聞主簿身邊坐下了。
姜韶華笑著看向陳卓:“這幾日巡查宛縣,陳長史辛苦了。”
陳卓拱手應道:“這都是臣分內的差事,不敢當辛苦二字。”然后,主動稟報巡查宛縣的情形。
宛縣也是下縣,一個縣城加起來,也不過六千人。伍縣令平日治下也算勤懇,春耕時日日巡視,太平糧倉是滿的,不過存的都是陳糧。
這也算不得什么。陳糧比新糧便宜,太平糧倉里的存糧大多都用陳糧。
姜韶華眉頭舒展,笑著贊伍縣令一句:“本郡主一個多月前下令各縣補齊太平糧倉,伍縣令能做到這一步,可見當差用心,沒有糊弄本郡主。”
伍縣令忙起身應道:“這都是臣應該做的事。”
“能將該做的差事做好,也十分難得了。”姜韶華溫聲道:“祖父托夢給本郡主,說未來三年有旱災和蝗災。宛縣正是其中災荒最嚴重的。縣衙多存糧,日后真有災荒的時候,就能多活幾條人命。”
“到那時候,伍縣令便知本郡主用心良苦了。”
伍縣令連連應是。
就是太平年月,存糧也是常事。郡主有令,就照著做唄!
縣衙里的銀子八成都被用來買糧了,以后吃喝花用緊一緊就是了。
姜韶華又看向聞安:“宛縣還要再建三座太平糧倉,聞主簿這幾日可曾選好建糧倉的地址?”
聞安立刻打起精神應道:“已經選妥了。春耕已結束,征召民夫一事,伍縣令已經交代了下去,過個日就能動工。”
姜韶華滿意地點了點頭。
伍縣令沒有在軍營逗留,給郡主請了安表了忠心,當天下午就回宛縣去了。
當晚,姜韶華設了小宴,有資格赴宴的,除了陳長史宋統領聞主簿,還有于崇和李鐵。
晚宴后,陳卓私下進言:“算一算時日,奏折已經送到朝廷了。臣給兵部丁侍郎的信,也該送到了。”
“丁侍郎會舉薦于崇為南陽軍主將。只要此事成了,南陽軍就會重入郡主麾下。”
姜韶華默然片刻,輕聲道:“此事成功的可能性,只在五五之間。我們得做好朝廷再派武將前來的準備。”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陳卓點點頭,低聲道:“此事不成,也不要緊。于崇忠心于郡主,李鐵現在也站到郡主這一邊。軍營上下對郡主感恩戴德。就是朝廷再派人來,這南陽軍里,也是郡主說了算。”
姜韶華難得露出些許稚氣:“來一個我打一個!來一雙我揍一雙!反正我年少任性妄為!”
陳卓啞然失笑,像哄孩子一般:“是是是,郡主一身神力,想揍人就是動動手的事。身為武將,在演武場里被郡主揍得抬不了頭,傳出去也沒人同情可憐,只會恥笑他們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