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圍著這個神奇的孩子歡呼。
用"咔咔"的喉音和拍打胸脯的動作表達喜悅,他們有了新的食物來源。
馮子航指著裝置,又指指自己的太陽穴,試圖傳達"智慧"的概念。
族長若有所思地模仿他的動作,從此部落有了第一個抽象手勢——食指輕點額頭表示"思考"。
五歲那年,他發現了燧石。
他不斷地將兩塊燧石碰撞。
在失敗了一百一十五次之后,終于用干燥的菌絲引燃了第一堆篝火。
馮子航看著火焰終于笑了起來,這是原始大陸第一次誕生的人造火焰。
族人嚇得跪拜這個會馴服"神火"的孩子。
馮子航拉著族長的手觸摸火焰,然后在對方縮手時做出"危險"的手勢——掌心向外推,這成了部落第二個通用手勢——拒絕。
馮子航會心一笑,他并不急于教會這些原始人民很多東西,因為文明的發展需要時間。
如今有了火,他們便可以驅趕野獸。
七歲,馮子航在沙地上創造文字,他選擇的是象形文字。
模仿物體形狀而誕生的文字。
他指了指天上的太陽,畫了一個圓圈,在下面加一橫表示"日"。
畫個簡筆人形再在頭上加火焰圖形,代表"智者"——也就是他自己。
族長若有所思。
他模仿著馮子航用木棍歪歪扭扭寫出第一個"火"字時,馮子航感到久違的欣慰。
"這是火。"馮子航指著他寫出的“火”一個字一個字地說。
“著四活。”
部落眾人茫然地模仿著發音,聲帶肌肉還不適應復雜振動。
八歲冬天,他改進了石斧的結構,用草繩將石斧和木塊連接,使得拿在手中更好的進行發力。
九歲用植物纖維編制出第一張漁網,部落的人們開始學會捕魚。
十歲帶領族人在洞穴內加固房屋,用石塊和木頭,馮子航稱之為半地穴房屋。
當第一場暴風雪來臨時,整個部落擠在庇護所里,點燃篝火享受溫暖。
寒冬過去,今年的冬天沒有凍死一個人。
他們用新學會的詞匯結結巴巴地稱他為"神"。
"不是神。"馮子航微微一笑,拿起樹枝又寫下新的詞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