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笑月看著姜翔,她覺得眼前之人似乎在發光。
三個月后,沃野城追隨姜翔的平民越來越多。
姜翔為這座城帶來了希望,緊接著,各種農機的機械圖紙被姜翔拿了出來。
不遺余力的傳授著每一個人,沃野城也初步開始實現農機一體化。
豐收之時,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笑,今年的收成在交完賦稅之后還是能夠百姓們吃飽飯。
姜翔和牛笑月坐在牛車上:“去金谷城!”
沃野城的百姓們將自家特產送給二人,送別他們的離去。
百姓們在沃野城自發的建立了小廟,供奉著二人。
他們將姜翔稱為“農業之父。”
將牛笑月稱為“機械之母。”
二人一路向東。
在這亂世,不少落草為寇的土匪。
土匪們身處邊界,距離王城三千多公里,士兵想要拿下他們也不容易。
若是派出專業的部隊緝拿,那損耗的資源更加得不償失。
這一路上,姜翔和牛笑月遇到過不少土匪。
可他們在聽到姜翔的名字卻從未有過敵意。
姜翔“農業之父”的名聲已經傳播的很遠了。
這些落草為寇的土匪也不全是壞人,他們大多只是交不起賦稅而已,為了偷稅漏稅而迫不得已。
就連土匪們也敬重姜翔的貢獻。
因為他是發自內心,發自行動的為了百姓。
時間過去一年。
姜翔已經把自己的農具傳播給四座城池,包括周邊的鄉鎮也用上了他所制造的農具。
金谷城中,姜翔啃著饅頭研究著設計圖紙,這些年他無時無刻都在學習進步。
牛笑月在一旁幫忙組裝。
經過這一年多,快兩年的鍛煉,牛笑月在組裝機械方面已經是老手了。
加上她修為恢復了一些,可以用神識進行掃描,相當于自帶一個紅外線探測儀器。
所以姜翔發明的圖紙總能很快被牛笑月實現。
看著牛笑月組裝好的第一臺半自動收割機,姜翔終于是笑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