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歷21年,馮子航44歲。
時光如白駒過隙,馮宇已經(jīng)從嬰兒成長為一個俊秀的青年。
而馮子航的面容卻停留在三十歲左右,不止是他,新啟城中的大多數(shù)老人的面容也都停留在這里,就連一些長壽的百歲老人面容也不過四十。
馮子航明白,這里的人類或許已經(jīng)不是地球上的人類了,雖然本身沒有什么特殊能力,壽命卻遠遠高于地球人類。
這是好事。
炎黃帝國實驗室。
"父親,我們的機床實驗又失敗了,這已經(jīng)是第八十七次失敗了。"
馮宇站在門口,身上沾滿油污,神情有些失望。
這些年來,他繼承了父親的天賦,對于知識的學習進展極深,足以稱之為帝國的大學者,馮子航也逐漸讓他接手一些精密機械的研發(fā)工作。
"機床零件還是達不到要求是嗎?"
"哪怕是我們最精細的零件也還是差半毫米,更不要說其他不合格的零件了。"
馮宇滿臉沮喪。
"王師傅說以現(xiàn)在的鍛造技術(shù),這已經(jīng)是極限了。"
馮子航眉頭緊皺的望著窗外。
新啟城的煙囪日夜不停地噴吐著黑煙,像巨大的鋼鐵野獸。
五年前他們就已經(jīng)造出了第一臺實用蒸汽機。
蒸汽機的到來,以及黑龍城煤炭能源的供給,讓新啟城的冬夜不再寒冷。
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十幾臺巨大的蒸汽機為炎黃帝國工作,投入于礦場、機紡等地方。
但蒸汽機目前只帶來了能源和動力,這遠遠不夠,根本不能算進入蒸汽文明。
想真正進入蒸汽時代,必須要靠能制造精密零件的機床。
"我們換個思路。"他突然轉(zhuǎn)身,"既然僅靠冶煉技術(shù)達不到我們想要的精度,那就用切削加工,不停打磨,把蒸汽機的"
他的手指在空氣中勾勒著某種復雜結(jié)構(gòu)。
馮宇的眼睛漸漸亮了起來,立即抓起炭筆在墻上開始繪圖。
他們都明白,只要制造出第一臺精密車床,那么后續(xù)的零件問題都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