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歷三年,馮子航26歲。
新啟城。
初春。
萬物復蘇、柳絮紛飛。
馮子航站新啟城的城墻上,負手而立。
城內(nèi)百姓安居樂業(yè),科技迅速發(fā)展。
妻子抱著剛滿月的嬰兒走到他身旁,嬰兒的小手在空中胡亂抓著。
這是馮子航的第一個兒子。
"就叫馮宇吧。"
他從妻子手中接過嬰兒,食指輕輕伸向孩子的手掌,立刻被嬰兒緊緊握住。
馮子航微笑的看著他說:"宇宙的宇。"
嬰兒睜大眼睛,充滿好奇的望著眼前的男人。
馮子航又開始完善新啟城的高中教材,很多子民早已學完了初中的知識,他需要把高中的教材寫的更完善一點。
他內(nèi)心早有想法,必須要將知識傳授給子民們,才能為日后進入工業(yè)時代打下基礎(chǔ)。
他需要很多有學識的工程師們,僅靠他一人并不能完成這些。
除此之外,他也開始組織人手研究醫(yī)術(shù)、化學、地質(zhì)、農(nóng)業(yè)等各方面的研究。
三個月后,馮子航再次披甲出征。
人類對這片未知大陸的探索遠遠不夠。
這次遠征帶走了三百名精銳戰(zhàn)士。
臨走前,馮子航留下了一整箱圖紙。
這些是他留給那些在鑄造業(yè)多年的老師傅。
從蒸汽機原理到簡易車床設(shè)計,每一張都用工整的線條勾勒著工業(yè)革命的雛形。
雖然現(xiàn)在缺少能源,僅靠木炭是不可能誕生出蒸汽文明,不過這并不影響他先打造精密的儀器。
"告訴冶煉坊的王師傅,"臨行前他對副官囑咐,"這些圖紙上畫的零件一定要打造的分毫不差。"
副官鄭重點頭,將圖紙貼身收好。
這些年來,所有人都學會了珍視這些畫著奇怪圖形的圖紙——那往往意味著更好的農(nóng)具、更鋒利的武器,或者更溫暖的火爐。
這些是國王賜予的神物,在他們眼中,馮子航就是真正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