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見到他,不約而同呼吸一滯,站在原地,不說話了。
這時,這人的身后慢悠悠地響起了另一個聲音:“沒想到,我朝的翰林私底下是這樣看朕的。”
這下,所有人都腿肚子一軟,倒頭就跪了。
原來,剛剛出言呵斥的乃是中正司提督太監(jiān)尤芳,而那個自他身后走來的中年男子,正是當朝皇帝,祝旼。
長靖三十六年(二)
長靖皇帝祝旼今年已過五十了,他不似自己的祖輩生得寬額闊面,天庭飽滿。祝旼是個瘦長臉,面皮卻皙白,留著兩撇淡淡的小胡,一雙不算大的眼睛倒是頗具神采。
秋泓殿試時,遠遠見過祝旼一面,看得不真切,但也記了個輪廓,眼下再見,一眼便瞧了出來,這就是當今圣上沒錯了。
中正司提督太監(jiān)尤芳站在一側(cè),斜著眼睛打量這跪了一地的翰林們。
祝旼背著手,目光掃視過腳下的每一個人,過了不知多久,秋泓等人的腿都跪麻了時,他才不緊不慢地開口道:“方才出言不遜的是哪個?”
曹爭茂一觳觫,顫巍巍地抬起頭,跪爬上前,行禮道:“臣,臣乙酉科三甲進士,翰林院編修,關寧曹爭茂,叩見陛下,躬問圣安。”
祝旼看著他,輕笑了一聲:“朕記得你,你出身關寧駝幫,你父靠買官身,做了皇商,還帶著你入了官籍,對不對?”
曹爭茂哪里想到自己的出身能被皇帝陛下記得如此清楚?他不寒而栗,頭埋在地上,顫聲應道:“正是臣。”
祝旼移開了視線,不咸不淡道:“朕也并非留意你,只是殿試時你儀容不整,邊寫卷子邊挖鼻孔,朕不得不看了你幾眼。若是叫糾儀官瞧見,別說三甲了,你這貢士的身份也得被褫了去。”
聽到這話,和眾人一起把頭埋在地上的秋泓差點笑出聲。
祝旼這皇帝做得恣意隨性是出了名的,倘若隨意換個皇爺爺來,曹爭茂怕是三年前就被人從大殿上抬回原籍去了。
而此時,得知了自己名落千丈之真相的曹爭茂差點嚇得當場尿失禁,他連哭帶喊道:“皇上,皇上!方才臣失言,是,是因為喝多了酒,所以才……”
祝旼擺了擺手,轉(zhuǎn)頭對尤芳說:“叫李峭如帶人來給曹編修拖出去,杖打三十,罰俸一年,逐出翰林院,外放做官。”
“是。”尤芳應道。
很快,祝旼的貼身輕羽衛(wèi),鎮(zhèn)撫使李岫如的親弟弟李峭如來了,他領著三個隨皇上一起微服私訪的屬下,上去架起曹爭茂這個五彩胖子就走,留下還跪在地上的幾人面面相覷,噤若寒蟬。
“起來吧,地上涼。”祝旼隨便找了把椅子,坐了下來。
跪在他腳下的幾人遲疑了一下,都慢吞吞地站起身,退到了一旁。
乙酉科的庶常里,莊士嘉、趙思同和被拖出去的曹爭茂留館,繼續(xù)在翰林院修史,替長纓處大臣們寫賀表和應制詩,李語實和汪屏外放出京,一個去懷南鹽道,一個上京梁做巡漕御史。
他們的去處,包括秋泓的,祝旼都很清楚。
“前一日李道陽還在朕面前提起自家小兒馬上就要出京做官,是你嗎?”祝旼看向李語實。
李語實上前一步,施禮道:“正是臣。”
李道陽就是他親爹,如今的禮部尚書,大宗伯。此人在胡世玉死后,飛快轉(zhuǎn)投到了裴松吟門下,叫長纓處給李語實選了個轉(zhuǎn)運鹽使司里的肥差。雖實權不大,但勝在清閑又多利。
之前,在胡世玉、李道陽等人的運作下,祝旼非自愿地閱讀了不少李語實的文章,他只能說,此人文采斐然,更適合去寫話本小說,不適合在朝堂上為官。
當然,這話祝旼不會說出口,畢竟管鹽嘛,好端端的肥差,讓他去,去了就別再回京。
等問完了李語實,祝旼又問汪屏、莊士嘉、趙思同,等把一圈人了解了一個遍,祝旼端起了尤芳奉上的茶盞。
“誰是秋泓?”他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