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京察,你可是已經選好矛頭,準備利用這次機會,好好排除異己了?”裴松吟語氣不善道。
秋泓心知自己老師對“功績簿”一事意見極多,因此眼下,他只能賠笑道:“京察所定制度清晰明確,該黜退誰,提拔誰,不是學生說了算的。”
裴松吟不冷不熱道:“為了能在‘功績簿’上核銷罪責,上上下下大小官員無不起早貪黑,以求建功立業,就為了不像李執一樣,被徹底打為‘反賊’,永不敘用。不過話說回來,這兩年國朝風氣倒是比之前更加清明了一些。”
秋泓眉梢一動,抬目看向裴松吟。
裴松吟卻不看他,自說自話:“當年老夫入仕時,英廟還在,高故相主理朝政,從京部到地方,無處不一副生機盎然的景象。高故相不在后,英廟懶政,一心只求修仙問道,等咱們長靖先帝繼位后,又滿腦子都是游山玩水、率兵打仗,宣寧、正興兩代積攢下的家底,都要被揮霍一空了。北牧南下時,國朝沒亡,那是氣數還在,可氣數總有耗盡的那一天。鳳岐,你明白這個道理嗎?”
秋泓一言不發地坐著,沒接裴松吟這大逆不道的話。
說實話,若是沒有長靖三十六年投降北牧這一遭,裴松吟這個相國當得也算是中規中矩。他謹慎認真、不茍言笑,旁人都說這是在模仿他老師高楹的模樣,但也只有秋泓明白,裴松吟不如此端著架子,在長靖末年那等混亂的狀況下,如何能鎮得住群臣?若是人人都和吳重山一樣,當個甘草宰相,留個四處稱頌的美名,這大昇又能撐到哪時哪刻呢?
裴松吟有他的苦衷,正如秋泓也有秋泓的苦衷一樣。
“不論如何,少跟沈淮實之流來往。”裴松吟終于又把話繞了回去。
秋泓笑了一下,低頭稱是。
這時,外面守著的裴府家仆稟報道:“相爺,秋先生,吳老先生到了。”
裴松吟止住了話頭,一點秋泓:“出去迎你師翁吧。”
吳重山自漢南來,隨身帶了不少家鄉特產,尤其送了秋泓一盒關陽紫檀香,用以慰藉他的羈旅之情。
要說會做人,吳重山還真會做人,他雖是被“裴黨”求著出仕的,卻秉公任直,回京之后,先拜明熹皇帝,再拜大小官員,最后才輪到眼巴巴等著他的裴松吟。
兩人把酒那日,吳重山還專門帶上了秋泓,以及半年前就已出仕的幾個乙酉科進士一起,在運河邊的茶陵酒肆小坐,等上了茶,歌伎的樂曲聲悠悠傳來后,裴松吟才緩慢開口道:“與諸位一別,算來,也有八、九年了。”
秋泓同年,曾經的翰林院編修如今的國子監司業莊士嘉起身開口道:“若非相爺提攜,我等現在恐怕還在做鄉野村夫呢。”
說完,他向上一敬,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吳重山也笑瞇瞇道:“說得是。”
秋泓坐在一邊打扇,看著他們互相恭維。
前月剛從戶部輪轉至兵部的汪屏湊到秋泓近前,小聲道:“鳳岐,三天前,敬臻給我寄來了一封信,說是他爹近來身子不好,他想從懷南調回京里。”
秋泓打扇的手一停:“李敬臻想回京,找你做什么?你又不在吏部。如今的吏部尚書是沈淮實,讓他去給沈淮實寫信好了,我聽說,前些日代州有個叫許玨明的官員,給沈淮實的大哥送了三百金,沒過半月,這人就從代州飛進太常寺了。”
汪屏面露難色:“鳳岐,敬臻好歹是你我同年,他給我寫信……大概是想請你幫襯幫襯。”
秋泓看了一眼坐在主位上聽莊士嘉等人恭維的裴松吟:“我如何幫襯?敬臻他爹雖然去歲致仕了,但好歹在朝時與裴相關系不差,他何必如此迂回地走我這層關系呢?”
汪屏是個笨嘴拙舌的人,他措辭了半天,才咕噥出一句話來:“李少師為了在致仕前求陛下給自己加個三公,轉投到了沈次相那里,得罪了老師,鳳岐你又不是不知道。”
秋泓笑而不語。
汪屏還欲再講,可誰知那邊聽煩了恭維的裴松吟轉過頭,看向了交頭接耳的他們二人:“說什么呢?”
汪屏一哆嗦,臉頓時一白。
秋泓泰然回答:“汪季清求學生送他點師翁帶給我的紫檀香,學生不肯,他正準備躺地上撒潑打滾呢。”
吳重山聽了笑道:“這般沒出息,我這里還有多余的,給你就是。”
汪屏可算是舒了口氣,忙起身道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