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傳來腳步聲,陳主任走到了我身邊。
“會開完了?趙工那邊…沒為難你吧?”
我苦笑一下,把記錄本翻到記滿“待查”的那頁推過去。
“沒直接轟我,算不算沒為難?”
陳主任像是想笑又忍住了。
“正常,趙工那人,眼里揉不得沙子,尤其對數據。”
“他那項目精度要求變態,外協廠的數據要是格式不對,導入就亂套,能把他逼瘋。你列這些…”
他手指點了點“特征識別算法”、“公差帶映射”,“都是硬骨頭,啃下來,下次他就沒話說了。”
“主任,這些參數…真那么要命?”我看著紙上那些天書般的詞。
“要命?這么說吧,一個坐標基準點設錯了,或者非線性補償參數沒設好。”
“加工出來的東西,輕則尺寸超差報廢,重則裝上去影響整體性能,變成廢鐵。你說要命不要命?”
“我們這行,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數據,就是命根子。”
他語氣嚴肅了些,“支援中心的工作,就是確保這命根子從源頭到我們手里。”
“每一步都準確、安全、可控。流程合規不是走過場,是防火墻。”
“你負責協調,被老趙敲打敲打,是好事。把這些東西吃透了,以后就是你的底氣。”
“明白了,主任。”我看著筆記本上那些“硬骨頭”。
感覺它們不再是單純的壓力,更像是一個個待解的謎題,解開了,就能推開一扇門。
“行,你忙吧。有不懂的隨時問,別怕丟人。”陳主任拍了拍我的肩膀。
我重新看向屏幕,深吸一口氣。
鼠標點開另一個文檔《c3p內部數據格式詳解》。
一行行看下去,結合趙工會上強調的“特征樹結構”,腦子里模糊的概念似乎清晰了一點點。
我開始把趙工提的要求、文檔里的標準、我理解的關鍵點,一條條梳理出來。
窗外天色漸漸暗下來,我把整理好的要求文檔打印出來,又拿起桌上那份外協廠提交的文件夾,趙工“留”在會議室的那份。
翻開,里面果然是一疊打印的原始數據報告,格式雜亂,很多字段名稱都看不懂。
我對照著我剛整理的要求清單,在報告空白處一條條標注疑問點。
一條條標注下來,那文件夾的空白處被我寫滿了紅色問號。
看著這份被紅色“淹沒”的報告,我反而踏實了些。
不懂沒關系,把問題找準,就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