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點30,陳默一天的工作是從一通越洋視頻開始的。
此刻的他站在落地窗前與麻省理工的鐘耀祖在視頻通話中,屏幕那頭的天才少年剛結束完實驗室一天的工作,背后黑板上寫滿潦草的公式。
“鐘同學,我們愿意提供硅谷雙倍的基礎薪資。”
陳默看著對方掛著黑眼圈的稚嫩臉龐,“還有這個——”
他舉起平板展示文件,“你可以自已組建十人團隊,直接向我匯報。”
少年推了推眼鏡,忽然視頻畫面突然劇烈抖動。
陳默聽見那邊傳來某人用英語喊“實驗室又有人暈倒了”
。
半分鐘后,“陳總,我能問個問題嗎?”
少年突然切換成流利中文,“如果如果我堅持用非主流的算法架構”
“我們渡河項目沒有主流。”
陳默截斷他的話,“我們要造的就是新主流。”
窗外的陽光格外刺目。
陳默看著視頻框里少年突然發(fā)亮的眼睛,想起前世在新聞里見過的某張照片——2021年華興天才少年合影,站在最中間的清瘦男孩,后來帶隊攻克了eda軟件的核心算法。
自已要是把對方薅過來,先放渡河項目里升級打怪,再去做eda,那豈不是美滋滋?
那可是eda啊,前世華興被加入實體制裁后,被卡脖子不止是某個方面,而是全方位的。
erp和數(shù)據(jù)庫是oracle卡脖子;
eda方面就是synopsys和ce斷的供;
芯片是臺積電和高通;
光刻機是荷蘭的asl…
(這里簡單的介紹下eda,eda(電子設計自動化)軟件是用于設計和開發(fā)電子系統(tǒng)的核心工具,尤其在芯片和電路板設計中不可或缺。
現(xiàn)代芯片包含數(shù)十億晶體管,僅靠人工無法完成,eda工具是唯一可行的設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