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塵平靜地給出對顧衡的評價,繼而道:“翰林院那邊又是什么狀況?”
沈清答道:“劉平順是被人脅迫從而陷害薛淮,翰林院內與揚州河工有關的卷宗已經消失,初步判斷和顧衡無關,但幕后黑手應是同一人。”
姜塵輕聲道:“說說你的看法。”
沈清毫不遲疑地說道:“此人有一批極為忠心的人手,不論是控制顧衡還是在翰林院落子,都需要能干之人執(zhí)行,而且臣還沒有查出他們的身份,可見對方絕非平庸之輩。不過從大局來看,幕后主事之人的手段頗為粗糙,否則不會被薛淮如此輕易地扭轉局勢。”
姜塵沉默不語。
沈清的判斷與他相似,如此一來嫌疑人的范圍就會縮小很多。
能在靖安司的眼皮子底下弄出這樣的動靜,一兩個人絕對無法辦到,肯定是一批擅于隱匿身份的好手,偏偏主謀又像是初出茅廬的新手。
除了那幾個成年皇子,京中還有哪家的權貴子弟具備這樣的特征?
但——
姜塵心中猶疑,倘若這是對方故意為之,想將他的注意力引到皇子們身上呢?
沈清又道:“陛下安心,臣會盡快查明真相。”
“朕自然相信你的能為。”
姜塵按下心中雜亂的思緒,緩緩道:“今歲江南受災嚴重,國庫入不敷出,雖說寧珩之向朕做了保證,一定不會讓朝廷過個窮年,但是朕不會再容忍他麾下那些蛀蟲。”
沈清心領神會,天子這次不會高高舉起輕輕落下,要狠狠殺一批貪官污吏,故而應道:“臣會讓人準備好他們的罪證。”
誰知姜塵卻搖頭道:“你把精力放在追查幕后黑手這件事上,工部和戶部的問題會有專門的人去查。”
沈清自然沒有異議。
姜塵轉頭看著他問道:“你覺得薛淮變了幾分?”
陡然聽到這個名字,沈清稍稍思忖,然后冷靜地說道:“臣對薛編修過去兩年的舉動有所耳聞,如他一般耿直剛硬的年輕官員委實不多,但是經歷過落水一劫,他相較以往改變很大,雖說骨子里的氣質還在,但已懂得變通。”
“難得,朕記得你已經很久沒有夸過其他官員。”
姜塵笑了笑,負手道:“朝廷這些年為治理江河投入那么多銀子,結果戶部和工部就給朕這樣一份答卷,即便沒有顧衡鬧出來的破事,朕亦不會就此罷休。”
“就讓沈望主持徹查河工貪腐一案。”
“至于薛淮……這兩年他沒少煩朕,看在薛明章的份上,朕不與他計較。”
“既然他不怕得罪人,那便告訴沈望,這次朕給薛淮一次機會,讓他參與查案。”
“朕倒要看看,他究竟是一柄不懼艱難的利劍,還是只會逞嘴上功夫的庸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