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有一根弦忽然斷裂。
姜璃默默攥緊袖中的手指,面上鎮定地說道:“我知道你和沈青鸞從小相識,雖說已經分離多年,但她這次不遠千里上京來探望你,足見你們交情非同一般。但是你莫要怪我多事,眼下你不能將精力放在旁人身上,除去我剛才和你說的那些,你過幾天就會迎來一次真正的考驗。”
薛淮端詳著姜璃的面龐,并未發現旖旎之色,便認真地問道:“什么考驗?”
“你是翰林院侍讀,為陛下和皇子們講讀經史是你的職責,當然眼下你還不夠資格出現在御前。”
姜璃沒有賣關子,直白地說道:“太子殿下這幾天就會召你入東宮,讓你給他講讀經史,你最好提前做好準備。”
薛淮面色如常。
太子姜暄雖是名正言順的東宮儲君,但他這兩年在朝堂的存在感并不強,一方面是他本人懂得收斂鋒芒,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另外幾位皇子都不是省油的燈,就連最年輕的代王都時不時給他添堵。
薛淮迅速放下那些兒女情長,轉而思忖太子此舉的用意。
姜璃問道:“你怎么看?”
薛淮沉吟道:“太子殿下這是想當面看看臣的深淺。先前臣在御前公開檢舉代王,以代王的性情肯定不會咽下這口氣,將來早晚會找臣算賬。在太子殿下看來,臣與親王有隙,又有家師照拂,自然算得上一個值得培養和籠絡的對象。”
姜璃又問道:“那你準備如何應對?”
兩人默契地沒有提起當初那件事,即姜璃曾假借太子之托關照薛淮。
薛淮正襟危坐,不慌不忙地說道:“太子殿下相召,臣自然不敢怠慢,無非是盡本分職責而已。”
姜璃含笑問道:“如果太子殿下直接招攬你呢?”
薛淮冷靜地回道:“儲君亦是君。”
姜璃悠悠道:“上了東宮這條船,你身上就會打下太子殿下的烙印,再想下船就很難了。”
這句話委實露骨且大膽,身為朝廷命官,不擁護太子難道還能支持別人?
雖說現實中這種情況不罕見,但只會心照不宣,極少有人會公開表態。
由此可見,姜璃如今對薛淮的信任已經上升到很高的程度。
薛淮淡然一笑道:“殿下你又錯了,臣是天子門生,凡事皆以陛下旨意為準。再者臣想盡快去地方歷練,屆時臣會日日替陛下和太子殿下祈福。”
言下之意,天子讓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
圣心才是關鍵。
“狡猾的家伙。”
姜璃皺了皺鼻尖,隨即輕聲囑咐道:“小心一些,朝局復雜兇險,千萬別陰溝里翻船。”
“謝殿下提點。”
兩人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