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名氣是一柄雙刃劍,薛淮可以改變策略卻絕對不能改變立場。
無論何時何地,墻頭草都難以成功謀身,而且他現在沒有騎墻的本錢。
故此,薛淮在工部尚書薛明綸的名字旁邊打了一個叉。
思來想去,他的視線最終停留在沈望的名字上。
即便先前兩人存在一些矛盾和分歧,但在如今大燕的官場上,座師和弟子是十分牢固的關系,只要薛淮一天沒有背棄師門投靠其他勢力,沈望就不能將他逐出門墻。
“目前必須得依附在沈望羽翼之下,才能度過這段最艱難的時期。”
薛淮輕聲自語,隨即回憶沈望的生平履歷。
這位清流領袖時年四十二歲,出身貧寒,為官之路清貴且平順。
他是先帝朝景云二十七年殿試狀元,在翰林院從修撰一路升到掌院學士,然后直接升任禮部左侍郎,傳言他下一步就會升任禮部尚書同時入閣。
朝中清流一黨以他為首,寧珩之和歐陽晦對他頗為尊重。
結合記憶中那一幕幕鮮活的場景,薛淮很快意識到這位座師絕非崇尚清談的理想主義者,他更像是那個躲在后面的黃雀,靜靜地看著首輔和次輔之爭。
(請)
005【風波驟起】
這種人物肯定眼界極高,想要重新取得他的認可不容易。
不過薛淮心里沒有失落的情緒,因為眼下他并不需要沈望的絕對認可,只要改善師徒之間冰冷的關系,緊要時刻能夠得到對方的照拂就行。
對此他還算有些把握,因為沈望養望二十余年,最大的憑仗就是清名二字,他總不能將忠貞報國的弟子拒之門外棄如敝履。
便在這時,薛淮腦海中忽然浮現云安公主姜璃的身影,以及她最后的提醒。
他失足落水那一日發生了什么?
薛淮冥思苦想,他只記得當日在翰林院當值,忽地徑直離開,然后一路失魂落魄地在城內亂逛,最后在九曲河畔失足落水。
不對……
薛淮猛地一激靈,難道是有人想害他性命?
那日在翰林院肯定發生了一些變故,直接導致原主承受不住打擊,甚至選擇在潛意識里封存那段痛苦的記憶。
薛淮搖了搖頭,起身將桌上的紙張收起,然后放進火盆內燒為灰燼。
便在這時,丫鬟墨韻著急忙慌地走進來,緊張道:“少爺,翰林院的劉學士來了,他說要立刻見你。”
薛淮冷靜地看著火盆內的灰燼,點頭道:“我知道了,前廳待客。”
片刻過后,薛淮邁著平穩的步伐來到前廳,一眼便瞧見神色嚴肅的侍讀學士劉懷德,此人和沈望有同鄉之誼,在翰林院中算是為數不多愿意關照薛淮的人。
“見過劉學士。”
薛淮上前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