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曉越來越覺得他幫不上自已——
挨了欺負跟他說,他也只能在電話那頭急得跳腳,一邊安慰她一邊罵罵咧咧地要幫她出氣。
可遠水解不了近渴,她太需要一個能站在她身邊護著她的人了。
思量再三,葉曉以“要好好學習”為借口跟他提了分手。
他沒多問,只淡淡回了句
“那你好好的”
分享來一首叫《不安理智》的歌,然后就拉黑刪除了所有聯系方式。
那晚她戴著耳機循環那首歌,眼淚把枕頭洇濕了一大片,第一次嘗到了“失去”是什么滋味。
初中時正流行“黑界”,有點像九零后的“五項”,一群半大孩子在網上進家族、認親戚、改網名,一言不合就開“戰”,比誰打字快、罵得狠,他們管這叫“扣字”。
那是個自成一派的小世界,葉曉一頭扎了進去,認了一堆哥哥姐姐。
受了委屈,直接拉個群,不用她開口,他們就自發幫她罵回去。
對方也會拉來一堆人,兩撥人在群里吵得昏天黑地。
這虛張聲勢的架勢,倒讓她莫名多了點自信,可心里清楚,到了現實里,這些根本不值一提。
葉曉知道,出路還得是找個能在現實里為她撐腰的男朋友。
后來經人介紹,認識了個比她大不少的前幾屆學長。
他長得又丑又胖,唯一的好處是在學校混得有名氣,初二初三的人都賣他面子。
知道他們在一起后,果然沒人再找她麻煩了。
跟他在一起,葉曉藏了個小心思——
他在北京打工,不在本地,她剛好能利用這份“關系”。平時在聊天框里訴訴苦,麻煩就自已解決了。
她甚至偷偷慶幸他不在身邊,這樣就不用真的跟他相處。
通班的李美玉也認識他,借著這層關系,葉曉和她越走越近,成了最好的伙伴。
李美玉的手機總響個不停,沒事就跟校外的朋友煲電話粥,聽那口氣,對方在混混圈里還挺有地位。
她也處了個比她大很多的男朋友,聽說都快三十了,花錢很大方。
后來李美玉突然退學,葉曉才從通學嘴里拼湊出她的故事:
原來她小學時就懷過孕,被她媽帶去醫院打了胎;處過的男朋友數都數不清,不挑長相年齡,只看對方給不給錢、有沒有面子。
班里人對她,說是看不起,其實更多是不敢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