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猛看見張揚買了這么多東西,忍不住開口道。
“小揚,你今天怎么買了這么多東西,這不是浪費錢嘛,你還年輕,要多攢點錢娶媳婦。”
“哎師父,您說的我都知道,我這次不是大難不死嘛,我就想著順便好好慶祝一下。平時過日子我肯定不這樣。”
“好,你心里有數就行。”
走進屋,放下手里的東西后,劉猛對張揚說道。
“小揚,你先休息一會兒,師父去殺雞。”
說完這句話,劉猛就準備去拿刀。
見狀,張揚趕緊攔下了他。
“師父,今天這只雞咱就不殺了,我割了足足兩斤肉,夠咱爺倆吃了。師娘養的母雞就這樣直接吃了的話,也太可惜了,養著它一個月能撿不少蛋呢。”
劉猛也不是一個扭捏之人,在看到張揚掏出了的豬肉后,他就聽勸地改變了殺雞的想法。
若不是打算給張揚補身體的話,劉猛是無論如何也舍不得殺家里的下蛋老母雞。
這個時代下蛋的母雞也被人們稱為“雞屁股銀行”。
城市還好,大部分人都是通過工作掙錢。
可是在農村,由于農民能掙錢的機會很少,所以很多家庭都是靠母雞下蛋,然后再拿去供銷社換取鹽、煤油、針線等生活必需品。
對于他們來說,攢雞蛋就跟攢錢一樣,等遇到家里人生病,或是家里孩子上學時,這些雞蛋就是他們的依靠。
即便是集體主義執行得最嚴格時期,養雞依舊是屬于少數被允許的“副業”之一,對于家里的女主人來說,能下蛋的母雞,簡直就跟他們的孩子一樣,都是他們精心照顧的對象。
劉猛家一直有養幾只下蛋雞的傳統,所以張揚敢肯定,這只雞就是師娘養的下蛋雞。
雖然師父師娘愿意殺雞給自己補身體,但比起殺了它吃肉,張揚還是覺得養著它下蛋更好一些。
阻止完劉猛殺雞后,張揚又對著他說道。
“師父,我現在的身體已經好得差不多了,今天這頓飯就讓我來做吧,您老好好休息休息。”
“行,那我就等著吃現成的了。”
劉猛一邊看張揚收拾食材,一邊和他商量道。
“小揚,今天中午我們去把隔壁的易師傅兩口子也叫過來吧。”
“為什么啊師父?易師傅可不缺這一口吃的,而且我和他的關系吧,也不算是多好,易師傅一直和賈家以及傻柱走得比較近。
如今傻柱剛剛被抓進派出所,我就上桿子請易中海來吃飯,我怕院兒里的人還以為,我是想頂替傻柱在易師傅心中的養老地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