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兩個月左右的時間里,吳軍接連拿下湖口、彭澤、鄱陽、安慶、銅陵、池州、蕪湖和太平府等多座沿江重鎮,迫使無為和和州的太平軍不戰而逃,基本殲滅安徽太平軍的主力,又順手牽羊干掉眾多捻軍和誘降了安徽清軍殘部,是吳軍將士拋頭顱撒熱血英勇作戰的功勞,是吳軍將帥戰略戰術得當的成果,也更是吳軍工業化、政治清明和大力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制度,各種碾壓性優勢的全面爆發。
如果沒有吳軍經營多年的大冶工業基地全力生產各種技術先進的武器danyao,吳軍想要在這么短的時間里橫掃下游沿江重鎮無疑就是癡人說夢;如果沒有寬厚仁義的對待俘虜政策,銅陵太平軍和馬玉堂等太平軍將領就絕對不會主動放下武器投降;同時如果不是吳超越廣積糧緩稱王,一直厚顏無恥的打著大清忠良的旗號,政治清明,以翁家兄弟為代表的滿清殘余勢力也絕不會那么容易就接受吳軍的勸降,同時以夏夔、吳觀禮和譚繼洵為代表的封建地主知識分子也絕不會心甘情愿的給吳超越為虎作倀。而如果沒有向西方列強學習的各種先進技術,除了大冶工業基地絕不可能如此高效率生產之外,吳軍的水師船隊也絕不可能橫掃江面,成為吳軍陸師的堅實厚盾。種種因素缺一不可,那怕少了一樣,吳軍就絕不可能取得這么輝煌的戰績。
當然了,要想消滅實質上比滿清朝廷更加腐朽荒謬的太平天國,吳軍真正的考驗還在后面,城高壕深的南京堅城遠比想象中更難攻破,李秀成親自率領的江浙太平軍主力正在大步向著南京戰場趕來,而吳軍馮三保兵團的實力不足,曹炎忠兵團又已經疲憊不堪,不得不靠偷奸耍滑的手段拿下無為和和州城。所以要想取得南京決戰的勝利,象歷史上的湘軍一樣在南京戰場上直接干掉李秀成的主力,吳超越沒有任何的選擇,只能是繼續增兵南京戰場。
前文說過,吳超越手里還有精銳兵團可以調動,直屬兵團還有一半以上的兵力在九江侯命,黃遠龍兵團也還有一半的力量在大冶等著,隨時可以奉命出征,二線軍隊則可以從河南和江西抽調,同時吳超越只要愿意,還隨時可以在人口眾多的四川境內拉起上萬甚至幾萬的輔助軍隊東進,擔起支援和炮灰的任務,可打之牌極多,根本用不著為無兵可用犯愁。
但是讓吳軍眾文武頗為奇怪的是,在這個前線極需增兵補強戰力的關鍵時刻,一向殺伐果斷的吳超越卻一反常態的有些躊躇猶豫,不但一口答應了曹炎忠兵團就地休整的請求,沒有催著曹炎忠趕緊東進增援馮三保,還連、丁寶楨當然是一起愁眉苦臉,叫苦不迭,因為馮三保兵團不但實力有些不足,面臨各種各樣的客觀困難,同時馮三保等人還已經通過斥候和細作的偵察發現,李秀成這次回援南京的兵力規模,已經大大超過了他們的事前想象,并且還在不斷的增加之中,以至于直到收到吳超越公文命令時為止,馮三保等人都還不知道李秀成將要帶著多少兵馬回來和自己這一支孤軍拼命。
“如果長毛只是回來十幾萬軍隊,那我們據險自保的把握還是挺大。”已經算是身經百戰的馮三保通過分析得出結論,又說道:“但是李秀成帶回來的長毛軍隊如果超過了二十萬,那我們這場仗就有得打了。最起碼得先考慮放棄大勝關和雨花臺的其中一處營地,否則連守營都難。”
李鶴章和丁寶楨一頭,都覺得李秀成的回援規模只要超過二十萬,那么只有一萬多人的馮三保兵團就只能放棄大勝關或者雨花臺的其中一地,全力堅守一處營地。然后心情很是不好的馮三保又向李鶴章呵斥道:“賢侄,細作的事是你負責,催著點,趕快給我弄清楚李秀成長毛的兵力規模,我們好制訂迎敵策略。”
“叔父放心,一直在催著。”李鶴章答道:“今天鐘盛會那邊剛收到了一些敵情報告,正在計算匯總,應該很快就有報告。”
也是湊巧,李鶴章剛把話說完,幫著李鶴章收集匯總敵情報告的幕僚鐘盛會就急匆匆進到了中軍大帳,向馮三保呈上一道檄文,說道:“稟馮軍門,我們的細作剛送來了從蘇州謄抄來的的長毛檄文,長毛偽忠王李秀成宣稱,將要率領六十萬長毛大軍回援江寧,和我們決一死戰!”
“六十萬長毛?!”
讀書不多的馮三保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好在李鶴章和丁寶楨馬上一起嗤之以鼻,李鶴章還對馮三保說道:“叔父放心,這是歷朝歷代在出兵檄文上常用的恫嚇花招,虛張聲勢而已。號稱六十萬,實際上出兵超過二十萬就已經算他李秀成了不起了,再刨除老弱輔兵,真正能打的軍隊,絕不會超過五萬人。”
“乾隆朝的時候,云貴總督楊應琚出兵討伐緬甸。”丁寶楨也冷笑說道:“在寫給緬甸國王的書信上,楊應琚號稱自己麾下有五十萬大軍,但實際上呢,當時他手里只有區區三千人的綠營兵。”
聽到這話,馮三保這才拍拍自己的xiong口,慶幸道:“嚇死我了,我還以為他李秀成真能帶著這么多長毛打回來,原來是做生意報虛頭啊。”
李鶴章和丁寶楨一起大笑,地位更低的鐘盛會卻沒有附和,還卻抹著汗水說道:“馮軍門,季荃先生,還有丁將軍,長毛這次沒報多少虛頭啊?學生我帶著軍中書辦匯總我們細作收集到的李秀成長毛兵力規模,還沒完全統計完,就已經可以肯定超過三十五萬了!”
“三十五萬?!”
李鶴章和丁寶楨的臉色頓時蒼白如紙,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馮三保更是直接一屁股坐回了帥椅上,半晌才失魂落魄的艱難復述了這個數字,“至少三十五萬長毛?!”(歷史上南京解圍戰李秀成所部兵力的真實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