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群龍無首,沒有統一的指揮,可是隨著西門這邊的戰事情況越來越緊急,坐在同一條船上的太平軍還是紛紛向劉官芳這邊伸出了援手,老老實實的帶著軍隊過來給劉官芳幫忙。
但也已經晚了,如果說只有幾十百把名吳軍士兵沖上城墻,那么太平軍靠著人數優勢和同樣在不斷進步的武器裝備,倒是還有希望把登城吳軍趕下城去,重新守住城墻陣地。可是等各懷私心的太平軍將領真正發力反攻時,吳軍已經差不多快有一個營的兵力沖上安慶西門城墻,太平軍再想把吳軍重新趕下城墻,就只能是指望奇跡出現了。
兵力逐漸充足后,吳軍將士當然利用城上空間狹窄的特點,排起了多條密集橫隊迎戰,一邊保護住后續軍隊的上城空間,一邊用吳軍賴以成名的線式戰術迎頭痛擊來犯之敵,密集的排槍連綿不絕,子彈如同狂風暴雨,打得從兩翼殺來的太平軍士兵死傷不斷,慘叫連連。
直接師從吳軍的安慶太平軍也曾多次采用線式戰術沖擊吳軍陣地,也靠著對雙方火力都十分有利的空間優勢,在比拼排隊槍斃期間給吳軍帶來了不少傷亡。然而在戰術相同的情況下,太平軍裝備比較差的弱點卻又被加倍放大,射速完全處于下風,火力自然也被壓制得十分厲害。
“預備!開槍!”
“準備!打!”
雙方將領的命令聲中,吳軍士兵和太平軍士兵各自成排齊射,盡量瞄準對面敵人開槍射擊,槍聲密如爆豆,雙方士兵中槍中彈的悶哼慘叫聲連綿不絕??墒菂擒娛勘b備的擊針槍在這一刻卻把射速優勢發揮了極限,僅僅只是采取兩輪射就能保持火力連綿不絕,始終以密集槍彈封鎖住前方道路,不給太平軍近身機會。
與之相反的是,安慶太平軍的qiangzhi射速卻是參差不齊,少量裝備的擊針槍勉強能和吳軍的火槍射速并駕齊驅,余下的米尼槍、燧發槍、卡賓槍和火繩槍則是射速有快有慢,難以協調一致,火力密度自然也就無法得到保證,通常是吳軍都已經打出了兩三次齊射,太平軍才能打出一次。
“打!打!給老子重重的打!快,快裝槍子,越快越好!”
太平軍將領的吼叫一直不斷,逼著自軍士兵以最快速度裝彈發射,可惜qiangzhi的性能特點卻注定了太平軍的火力射速不可能追得上清一色裝備擊針槍的吳軍精銳,乒乒乓乓的槍聲中,太平軍士兵再是如何賣力的迅速裝彈開槍,也多少打死打傷了一些吳軍士兵,卻還是擋不住吳軍將士有如狂風暴雨一般打來的密集子彈,前排的太平軍士兵死傷始終接連不斷,后排的太平軍士兵再是如何奮不顧身的立即補上空缺,卻還是填不滿死傷不斷的前排兵力,更扭轉不了自軍與吳軍將士之間的火力優劣之勢。
激戰中,太平軍先后從吳軍陣地兩面發動了七次線式進攻,結果只有兩次在吳軍陣地前打出四輪齊射,余下全都是只打出兩三次齊射,就被吳軍的猛烈火力直接擊潰,付出的傷亡代價也是吳軍的好幾倍。
排隊槍斃完全處于下風,太平軍也只好拿出快要被時代淘汰的集群沖鋒戰術,妄圖大隊沖鋒近身打白刃戰,結果這種在吳超越剛起家時還勉強有用的戰術再次投入運用后,卻讓太平軍明白了什么叫做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麄冊诟冻龃罅克纻艅偯銖姳破D難吳軍陣地近處,吳軍后隊中馬上拋出了大量的苦味酸手雷,直接把他們的密集人群炸得七零八落,死傷滿地,徹底失去近身作戰的機會不說,僥幸躲過手雷baozha的太平軍士兵還很快就被吳軍士兵補槍打死,集群沖鋒,直接變成了集群送死!
對于戰場后方來說太平軍士兵還算幸運,他們已經沒多少機會品嘗這樣的滋味了,因為隨著時間推移,已經有更多的吳軍將士成功沖上了城墻,兵力獲得更進一步補強的吳軍將士已經在太平軍陣地發起了進攻,已經反過來逐漸把太平軍壓得緩不過氣,打得節節敗退,陣地后方的太平軍士兵自然也就用不著擔心被將領逼著沖鋒送死了。
太平軍當然也不可能就這么直接放棄,仍然還在有太平軍從城內趕來增援,可是當他們沖到上城臺階上的時候,已經逐漸騰出手來的吳軍將士卻馬上砸下多枚手雷,把正在列隊上城的太平軍增援炸得鬼哭狼嚎,死傷慘重,根本無法成編制沖上城墻增援,當然也就無法對城墻上的吳軍將士形成象樣的威脅。
狹窄的城上空間除了對吳軍將士發揮qiangzhi優勢有利外,還成功限制了太平軍從其他城門趕來增援的路徑和速度,吳軍將士自要以密集橫隊守住一段城墻橫切面,太平軍就休想輕易近身,所以從北門趕來增援的太平軍也同樣無法進入吳軍陣地,切斷吳軍的上城道路,頭頂無憂的吳軍將士僅憑輕便飛梯就可以把援軍和danyao源源不絕的送上城墻,徹底在西門城上陣地站穩了腳步。
“西門肯定守不住了,西門失守妖兵大量進城,接下來該怎么辦?是打巷戰,還是盡快轉移出城?”
巷戰死拼到底和盡快腳底抹油的艱難選擇放到了每一個太平軍帶兵將領的面前,結果雖然也有一些太平軍將領決定與城池共存亡,但更多的太平軍將領卻是一直猶豫不決,抱定了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思持觀望態度,同時自然也有一些敗類在收拾金銀細軟準備跑路。
太平軍眾將群龍無首,態度不一,吳軍方面的戰術態度卻非常堅決,就是先拿下西門城上戰場,保護好上城道路,然后再適當出兵增援南門戰場,接應南門偏師登城,先控制住城墻至高點再圖謀進取。
這種步步為營的戰術雖然見效比較慢,卻勝在穩健,不容易出現失誤導致被敵人翻盤,結果也正是在這種穩健戰術的幫助下,南門偏師戰場上的吳軍將士也逐漸的登城得手,不斷沖上安慶南門,在城墻頂端與西門主戰場上的吳軍連為一線,有力控制住了大段的城墻陣地。
還是到了這個時候,曹炎忠才頒布命令,讓吳軍向安慶城內發起進攻,然而命令還沒發出,旁邊的幕僚譚繼洵就提出了反對,先攔住了去傳令的士兵,然后建議道:“曹將軍,是不是用不著這么急?再等一等,等天色全明了再向城內進攻更好?”
譚繼洵是曹炎忠在四川作戰時請左宗棠推薦的幕僚,性格沉穩謹慎還頗有才華,文化不是很高的曹炎忠也對他十分重視,所以聽了譚繼洵的反對后曹炎忠也沒惱怒命令被攔,還問道:“子實先生有何高見?”
“安慶是安徽省城,又是長毛偽都江寧城的上游門戶,位置最是重要不過?!弊T繼洵指出道:“長毛在這里經營多年,城里不可能沒有修筑眾多的巷戰工事,我軍將士幾乎全都沒有來過安慶,對安慶城里的地形極不熟悉,又在黑夜之中倉促入城,打起巷戰來肯定要吃虧不小,還是暫時穩住,等天色全明后再進城不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