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說過,吳軍這次出兵東北十分倉促,吳超越甚至是在最后一刻才下定北伐決心,結果這一點反應到了戰場上后,吳軍的調遣、集結和出兵順序就顯得有些凌亂無章,再加上華北吳軍為了不給清軍太多備戰時間增加攻堅難度,前鋒隊伍在進兵永平府時采取了輕裝急進的策略,讓吳軍的進兵次序更是前后脫節嚴重,以至于吳軍前鋒都已經沖進永平府腹地了,吳超越從中原抽調北上參戰的后續軍隊,都才剛剛只是越過直隸南部的順德府城。
這一點固然給吳軍的行軍作戰和后勤供應制造了許多麻煩,可也照樣坑了滿清朝廷和僧王爺這一邊,害得僧王爺都已經匆匆趕回熱河準備率軍南下增援永平和山海關了,竟然都不知道吳軍這次的出兵規模究竟是多少,有多少后續軍隊,有多少步兵和騎兵,更別說是知道吳軍的武器裝備情況,有多少連俄式裝備都可以輕松壓制的吳軍精銳營。
僧王爺能知道的,還是他麾下留守熱河的察哈爾騎兵自行收集到的永平軍情,上面顯示說吳軍已經有大概八到九千人的軍隊在江忠濟的率領下打進了永平府,另有至少五千以上的吳軍在從天津押糧東進永平府的途中。此外傳聞說京城吳軍曾國荃部和駐扎張家口的吳軍丁汝昌部也要東進增援永平和山海關戰場,但什么時候出兵,出兵規模是多少,吳軍究竟還有多少后援兵馬,來往于天津和上海之間的吳軍水師徐來所部是否也會參戰,僧王爺卻是完全一無所知。
“派人去和載齡聯系,叫他趕緊把所有收集到的吳賊軍情送來!從山海關到熱河才多少路,居然到現在還沒派個人來和本王聯絡知會軍情,想叫本王騎著瞎馬打仗?!”
僧王爺的脾氣還是那么火暴,兩句話不對就砸了桌子,對掛名直隸總督的山海關守將載齡至今沒有與熱河取得聯系萬分不滿。可是姓著愛新覺羅的熱河都統綿森卻偏偏給僧王爺添堵,說道:“僧王爺,不能再耽擱了,我們必須盡快出兵,否則的話,如果讓吳逆賊軍搶先拿了喜峰口,你再想帶著察哈爾騎兵增援永平和山海關,路就沒那么好走了。”
“森貝勒放心,吳逆賊軍來得匆忙,兵力也不是十分充裕,不太可能立即分出大隊兵馬北上爭奪永平府的長城關口。”僧王爺頗為自信的回答,又說道:“我們還有時間,還可以等摸清楚了永平府的具體敵情再出兵。”
“可是僧王爺,如果吳逆賊軍真的這么做了怎么辦?”綿森很有些不自量力的和僧王爺爭論軍事,說道:“不能從喜峰口、龍井關和青山口這些地方進兵,你的援軍就得繞到山海關那一帶的關口才能進兵關內了,萬一吳賊乘機大舉進兵永平,你的援軍可能就來不及了。”
綿森的擔心雖有些杞人憂天,但也不是完全沒有這個可能,所以僧王爺也多少有些動搖,綿森則又催促道:“僧王爺,要不這樣,你先去喜峰口預防萬一,我這邊收到載制臺的消息,馬上用快馬給你送信,這總行了吧?”
職責所在,猶豫了片刻后,僧王爺還是勉強點了點頭,同意了綿森這個建議,當下僧王爺馬上調兵遣將,安排了一支三千余人的察哈爾騎兵隨同自己南下趕往喜峰口,準備先搶占住出兵華北平原的有利地形,然后再決定如何增援永平。余下的察哈爾騎兵則繼續留駐熱河,并按照慈安、慈禧的要求和滿清朝廷的規矩,暫時劃歸綿森節制指揮。
就這樣,為了自己所效忠的滿清朝廷,在敵情極度不明的情況下,僧王爺回到熱河的有法,成功替盧龍守軍分擔了不少壓力,給盧龍城里的守軍重新堵上缺口創造了機會。
但是很可惜,僧王爺的努力并沒能收到他所需要的效果,激戰到了天色全明時,吳軍的旗幟依然還是插上了盧龍城頭,四門被堵的盧龍清軍無路可走,雖然殊死抵抗,卻依然還是無法擋住吳軍的步兵大隊洶涌入城。見盧龍失守已成定局,不敢和吳軍步兵方陣硬碰硬的僧王爺也沒了其他辦法,只能是大罵著盧龍守軍的無能,趕緊帶著騎兵撒腿而逃,然而就在察哈爾騎兵成功拉開了與吳軍步兵之間的距離后,還沒等僧王爺讓軍隊放緩速度休息,后方卻突然馬蹄如雷,一支規模不在僧王軍之下的騎兵隊伍快馬追來,這支隊伍還人人頭戴白色斗笠,標志著他們的特殊身份——吳軍騎兵!
“吳賊騎兵!”
僧王爺率先發出了聲嘶力竭的喊叫,然后僧王爺又憤怒咆哮道:“吳賊騎兵什么時候到的?為什么事前沒有任何消息?”
咆哮無用,武器裝備和實戰經驗本來就不如吳軍騎兵,又激戰了幾個小時人困馬乏,僧王爺麾下的察哈爾騎兵除了逃命之外沒有任何的選擇,吳軍騎兵則緊追不舍。迫于無奈,僧王爺只好是帶著察哈爾騎兵一路狂沖向鄰近的撫寧城,準備逃進城里暫時休息,養足馬力再想辦法逃往山海關。
槍聲不斷響起,一家一戶只能一個兒子結婚生育的察哈爾騎兵不斷中槍落馬,僧王爺心在滴血,可是又毫無辦法,只能是不斷的拍馬向前,以最快速度沖向撫寧小城。然而胯下戰馬疲憊,察哈爾騎兵想快也快不起來,體力相對占優的吳軍騎兵則一邊追擊,拼命射殺掉隊的察哈爾騎兵,一邊分兵向前迂回包抄,攔截僧王爺的敗兵,還成功的漸漸追上了僧王軍的前隊。
撫寧小城已經遙遙在望,可惜城外街道里的百姓早就已經逃得干干凈凈,城門也在大白天里緊緊關閉,即便已經有跑得快的僧王軍騎兵沖到城下求援,城里的守軍也不敢打開城門迎接僧王爺的敗兵入城,更別說是派出軍隊稍做接應,稍微替僧王爺分擔一下壓力。僧王爺破口大罵,可是又毫無辦法,只能是帶著敗兵繞城而走,冀圖奇跡出現,能夠從其他城門進城。
很可惜,在強渡撫寧河時,僧王爺胯下的戰馬也不知道是受了傷,還是不慎失了蹄,竟然在河中直接摔倒,不會水性的僧王爺慘叫著摔落戰馬,還沒等身邊親兵把他救起,就已經被河水直接灌暈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