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才有事找他,去他的營地里發現他見了。”高東慌慌張張的說道:“我問他去了那里,他的人告訴我說他出了營地,好象去了柳巷的方向!”
“柳巷?汪兆強去了柳巷?!”吳建瀛差點沒嚇癱在地上,腦海里也頓時一片空白,還馬上想起了事情敗露后自己的悲慘下場。
“是去了柳巷那個方向!”高東大力點頭,又戰戰兢兢的說道:“吳大哥,汪兆強那個狗zazhong該不會是去告密了吧?那個狗zazhong一向兩面三刀,嘴上一套背后一套,他如果是去了告密,我們就完了啊!”
仔細一回想曾經被自己救過性命的汪兆強,吳建瀛先是覺得不可能,可是再一盤算卻又發現并不是沒有這個可能——否則汪兆強也不會無緣無故的去了李容發駐扎的柳巷方向。所以吳建瀛也很快拿定主意,向高東吩咐道:“高兄弟,快,把今天結盟那幾個兄弟都請來,我們必須得盡快動手,否則就晚了。”
高東點頭答應,又問道:“吳大哥,鎮南王那邊準備好了沒有?他如果不出兵接應,光靠我們手里的人馬,堅持不了多久啊?”
吳建瀛的眼珠子稍微一動,馬上就說道:“放心,鎮南王那邊我已經和他聯系上了,他今天晚上就會動手,雖然時間上或許有些差池,但我們只要動手,他也會馬上動手!鎮南王的兵馬不是笨蛋,看到城里有動靜,他們不會沒動作!”
相信了吳建瀛的承諾,高東這才趕緊匆匆出門去和同黨聯絡,結果高東前腳剛走,吳建瀛馬上就一把抓住了自己的親兵隊長,吩咐道:“帶三個絕對可靠的兄弟上城,用繩子出去,一定要盡快把消息送到鎮南王面前,說我們的事可能已經敗露了,請他立即派兵來神策門這邊接應!我不管想什么辦法,也要爭取打開城門,迎接他進城!”
親兵隊長領著三個絕對可靠的親兵去了,吳建瀛也雙手合了什,口中緊張念叨,“老天保佑,天父保佑,佛祖觀世音保佑,汪兆強那個狗zazhong千萬別是去告密啊!千萬別是去告密啊!”
…………
很可惜,禱告無用,悄悄離開了吳建瀛軍營地的汪兆強千真萬確是叛變了,來找吳建瀛的死對頭李容發告密了。而促使汪兆強做出告密決定的原因一是汪兆強并不看好吳建瀛的叛變計劃,擔心失敗后會死無葬身之地,二是汪兆強其實并不感念吳建瀛當初的救命之恩,相反還對始終沒有重用過自己的吳建瀛頗有怨言,又覺得揭發了吳建瀛的叛變陰謀后肯定能撈到更多賞賜,比跟著吳建瀛投降吳軍更有錢途,所以汪兆強才在天色將黑時決定恩將仇報,告發救命恩人吳建瀛。
“他娘的,跟著姓吳的投降妖兵,就算成功了也是姓吳的拿大頭,老子最多分點殘羹剩飯。出賣姓吳的,天王萬歲和忠王千歲有什么賞賜,都歸老子一個人!先發一筆大財,以后的事以后再說!”
幻想著洪秀全和李秀成給自己的豐厚重賞,汪兆強很是順利的來到了李容發的營地門前,向守衛李容發營地大門的太平軍士兵表明來意,說自己發現有官職不小的太平軍叛徒暗通吳軍,準備發起叛變接應吳軍攻城,請求李容發立即接見。但是很不幸的是,守營地大門的太平軍士兵卻告訴汪兆強,說李容發已經奉命去了忠王府,還要過點時間才能回來。
還好,李容發雖然恰好沒在營地里,但因為事關城中內奸,李容發麾下的士卒卻還是把汪兆強請到了營地之中,讓汪兆強等候李容發歸來。同時在此期間,出面接待汪兆強的李容發部將還幾次試圖從汪兆強口中掏出叛徒名字,汪兆強卻借口害怕走漏風聲,堅持要等見到李容發再說——開玩笑,說了功勞就肯定會被分走了,咱們的汪兆強汪將軍還沒那么傻!
仍然還好,雖然還是不滿汪兆強的守口如瓶,出面接待的李容發部將卻沒有逼著汪兆強立即開口,只是讓汪兆強在房中耐心等待李容發歸來。汪兆強也還算沉得氣,心里再是激動萬分也耐下了性子一直等著,結果等了十幾分鐘后,房門突然被人推開,汪兆強還道是李容發來了趕緊起身,還沒等來看清楚來人模樣就跪下說道:“末將汪兆強,見過忠二殿下。”
“汪將軍誤會了,我不是忠二殿下。”進來的是一個慈眉善目的中年男子,微笑說道:“我叫宋永琪,是忠王千歲的親戚,托忠王千歲的福蔭,被封為王宗,現在在忠二殿下的營地里幫著管理錢糧。”
“原來是宋王宗。”聽說過宋永琪的名字,知道他是李秀成的大舅子,汪兆強趕緊又向宋永琪磕頭,恭敬說道:“末將汪兆強,見過宋王宗。”
“汪將軍快快請起。”宋永琪十分客氣的親自攙起了汪兆強,說道:“汪將軍,我聽說你發現天京城里有妖兵的內奸,這個內奸是誰,能不能告訴我?”
“這……。”汪兆強有些猶豫。
“怕我搶你的功勞?”宋永琪笑了,說道:“汪將軍放心,不會有第二個人知道,你告訴了我,我馬上帶你去見忠王千歲,請忠王千歲當面封賞你。”
說罷,宋永琪還拍了拍汪兆強的肩膀,微笑說道:“我可以保證,你如果是向忠二殿下報告,他不會馬上帶你去見忠王千歲,他太忙了,沒有這個時間,這點你可要考慮清楚。”
考慮到李容發知道了吳建瀛的事后,肯定會優先想辦法干掉吳建瀛,很可能沒有時間讓自己立即見到李秀成,著急當面向李秀成請賞的汪兆強盤算了一下,發現向宋永琪告密似乎更有利一些,便附到了宋永琪的耳邊,低聲說出了吳建瀛的名字,還有吳建瀛幾個同伙的名字官職。宋永琪聽了大喜,立即低聲說道:“汪將軍請,我這就帶你去見忠王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