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了大概半個多小時,就在一個最不起眼的角落,他的腳步停了下來。
攤主是個五十多歲的干瘦老頭,正靠在一張小馬扎上打盹,腦袋一點一點的,仿佛隨時都能睡過去。
他面前的地攤布上,零零散散地擺著一些破銅爛鐵。
這人張泉在剛剛走進來的時候聽說過,外號“老蔫”,真名叫吳有田。
別看他一副沒睡醒的蔫樣,實則是這博古巷里出了名的老油條,蔫壞蔫壞的,最擅長扮豬吃老虎,用一堆不起眼的“垃圾”坑那些自以為是的半吊子。
張泉的目光,卻被他攤位角落里的兩樣東西給吸引住了。
一樣是一塊沾滿了干硬泥污的石塊,邊緣還有好幾處破損,看著就像塊被人丟棄的磨刀石。
【物品:清早期端硯(殘)】
【材質:端石(老坑)】
【工藝:隨形雕,有破損】
【價值:3萬-5萬元】
【備注:雖有殘損,但石質上乘,硯堂潤滑,若清理得當,仍具較高收藏價值。】
另一樣,則是一個形狀極不規則的鐵疙瘩,上面還粘著不少泥土和草根。
【物品:宋代鐵錢(銹結塊)】
【材質:鐵】
【詳情:內部銹結包裹有數十枚北宋時期鐵錢,品相不一】
【價值:1萬-2萬元】
【備注:需專業手段清理分離,整體價值視內部鐵錢的具體種類和品相而定。】
就是它們了!
這兩樣東西,單看外表,扔在大街上都沒人會撿。
但加起來,價值至少在五萬塊以上。
而且一個殘硯,一坨廢鐵,就算被人看見買走了,也不會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簡直是為他量身定做的目標。
張泉收回目光,壓下心頭的喜悅,慢悠悠地踱到了“老蔫”的攤位前。
“老板醒醒,你這破石頭咋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