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心投筆而去,走到這林屋外的一顆巨木旁站下、背了手,似是在遠眺。
偏這時候穹頂的天光微傾,自樹葉縫隙當中照射下來,正將他籠在其中。
于是只見遠處蒼翠延綿、霧靄茫茫。而這李云心修長挺拔的身形獨個兒沐浴在淡金色的天光中,襯著身旁高大粗壯仿若巨神宮殿撐柱的巨木……肅穆宏大與他個人的悲涼蕭索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仿佛一副色彩濃重的畫兒,定格在辛細柳的心頭了。
在這一刻她忽然覺得……
這所謂的渭水龍王、蓋世妖魔……也許比絕大多數人都更懂得什么是情。
但她忙深吸一口氣,輕輕搖了搖頭,試圖將這種突如其來的感情驅逐出xiong膛,只將注意力集中到這幅畫上。
可偏又想起此前……初見李云心時這魔頭的舉動和微笑來。一種奇怪的情感在她心中逐漸蔓延。之所以說是奇怪是因為……辛細柳很清楚地知道,這種感覺當與“情愛”無關。可既是與情愛無關,又只是同這李云心相見、接觸不過幾個時辰罷了——
為何自己的開始慢慢地……變得很容易被他撩撥起心緒來了?
就仿佛被他下了咒!
因著心中這個念頭,她皺了皺眉。又覺自己或許是想得太多。畢竟……。
詩詞與文章,是世俗世界當中最璀璨的瑰寶之一。人道興盛國泰民安,便有瑰麗文章傳世——這是足以彰顯玄門牧養天下的豐功偉績的。因而世俗皇朝每年都會傾力搜羅世間美好的詩詞文章,一同供奉上來。
修行人生命悠長。此類事對他們而言自然也是為數不多的有益消遣,因而更有足夠的時間與閑情逸致來鑒賞那些東西。
然而……辛細柳可從未聽說有這樣出色的四句。
他……此前用突如其來的笑掩藏了心里的苦楚。而今又一貫地將這四句直抒xiong臆的佳句拋給了一個并不存在的“旁人”。
……他是這樣的李云心啊。
于是她不再說話。坐在小桌旁慢慢地將這畫卷收了,珍重地放入木匣中,才略一沉默:“龍王……再同我說些別的事情吧。”
“說些你學畫的事情可好?”
——于是在之后的一個時辰時間里,李云心就同她說了許多自己“學畫”的事情。
他的語言和神態都很平淡。然而這種平淡,倘若用心去體察去細細觀瞧,是可以瞧得出——乃是刻意壓抑的結果。
而他所說的內容也很平淡、波瀾不驚。然而辛細柳這樣的聰明人也可以聽得出,實際上是飽經了滄桑、而后如同狂風暴雨之后的海潮一般緩緩漫上沙灘來的。那似乎是一種轟轟烈烈之后的從容——非xiong中有熾烈情感的人,是不可能有擁有如此感悟與從容的。
如此一個時辰之后,這位丹青道士心中似乎已經盛滿糾結與疑惑——
眼前的李云心,的的確確與世人口中的李云心大不相同。
他實則……是個極重情、也極珍惜感情的人。可悲慘的命運、坎坷的世情叫他不得不將許許多多情感深埋于心、用一張冷酷狡詐的面具將自己遮掩。
實際上是有證據的。
譬如說他對那劉公贊——他身邊的人來來去去,唯有那并無什么出奇之處的劉公贊始終在他心里占據一席之地。這早說明了……他的確是一個有心的人。只是許多人忽略了這一點吧。
——當辛細柳攜著木匣以及匣中畫卷離開的時候,心中是這樣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