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種師傳承的道路上,研究越來越深的林曾,并沒有發現自己思維方式,和常人不太一樣。
他的思維里,對異度空間傳承的植物,出現在公眾場合,顯得沒那么在意。受到大量資料的影響,甚至覺得有些習以為常。
就像在一個領域專精到了極致的人,并不在乎通俗意義上的人情世故。
他構建完這個“城市母嬰室”的植物空間后,心中只有成功的愉快,以及構建失誤的反思,并沒有在意,等天亮之后,這一棵奇特的樹屋,會給來來往往的路人,帶來什么樣的震撼和疑慮。
林曾回到大夢公館,一邊思考,一邊煮一頓豐盛早餐的同時,這株被改造過后的闊葉榕,隨著逐漸明亮的天色,將過路人的目光,完完全全都吸引了過去。
一個啃著肉包走向公交車站的青年,他腳步匆忙,突然看到一條平日行人并不多的步行道旁,圍著一圈人,交頭接耳,看起來非常熱鬧的樣子。
石松晨因為上班的地點距離住處很遠,因此每天早起。他平日上班的時候,從沒在這條路上,看到這么多的人群。他懷著好奇,往那個方向走去。
還沒走到位置,就被一個古里古怪的建筑吸引了。
一個看起來像一棵樹的,看是感覺又不是一棵樹的建筑,屹立在兩棵榕樹之間。
石松晨從人群外圍,擠到中間,期間聽到圍觀路人相互議論。
“這怪模怪樣的建筑昨天怎么沒看到呀?”一個拖著購物小拖車的大媽一臉疑惑地問道。
“對呀,昨天這里好像還是一棵榕樹,怎么變成這樣了?”一個穿著太極服的大爺手背身后,搖搖頭表示不解。
“植物母嬰室?”一個背著書包的中學女生,念著樹干上的隸書文字,嘀咕道,“母嬰室是用來做什么的?這看起來好像是一個樹屋,外觀好特別。”
一群人圍著樹干,看了又看,敲敲打打,半天也沒有研究出什么東西。這個寫著“植物母嬰室”的建筑,無論路人如何折騰,它自巋然不動,半點動靜也無。
石松晨也研究了一會兒,不過完全沒有弄明白這個奇特的建筑,到底怎么使用。
他在離開前,拍了一張照片,將照片發布在華國最大的網絡問答社區——知了世界論壇,向廣大的網友尋求答案。
坐著公交車,他一路刷新手機消息,卻發現留言者甚多,但能夠回答他問題的,卻沒有一個人。
這個名叫“植物母嬰室”的建筑,到底是什么呢?
怎么使用呢?
卓云蘭是目前“清河市母乳喂養行動聯盟”的負責人,同時也是一位一歲半男寶寶的媽媽。她的日常工作,就是為希望進行母乳喂養的媽媽提供信息幫助和鼓勵。以及,在社會上提倡母乳喂養,并通過宣傳和努力,為母乳喂養,提供更為優越的社會條件。
同時,她也是一位優秀的母乳指導。
這天,她正在為一位背奶媽媽提供幫助,突然,一位聯盟內的寶媽給她發來一張圖片,詢問她是否對照片里的內容有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