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歐美鄉村的農夫市集,很多都是普通的市民,將自己家種植多余的蔬菜水果,或者制作的手工藝品,拿出來擺攤,可以出售,也可以實物交換。
眼前這個“農夫集市”,就帶有這樣的性質。攤主都有不同的職業。有的是教師,有的是程序員,有的是公務員,卻沒有正兒八經的農民。他們攜家帶口,大包小包來參加這個活動,并非為了盈利,而是為了交換獲得更多的食物。
湯陽敏銳地發現,這種形式的集市,也許在將來,會在各處遍地開花。
隨著家庭種植者數量越來越多,每個家庭的種植墻都會有大量的富余農產品。越來越多的家庭,會將自己種植的產品,與別的家庭進行交換。
鄰居之間,朋友之間,親人之間,如果每一戶家庭都種植著自己的特色作物,那幾乎可以想象,在鋼筋和水泥之間的城市居民,將會成為一個龐大的種植群體,源源不斷地產出各種各樣的農產品。
而供應這些植物種苗的異度綠化公司,會不會像國外的種子公司那樣,形成一個能夠控制國家經濟的“種子帝國”
湯陽幾乎被自己的設想震驚了!
正如剛才那位“簡德里塞克的攤子”里那位年輕的攤主所言,一種城市小農經濟的模式,正在萌芽,可以想象,最終會完全改變整個社會的生活方式。
一個手中提著滿籃子不同果實的男子,從湯陽身邊路過,他喜笑顏開,對著坐在臂彎上女兒開心地說道:“哇,大王,爸爸換到可多好吃的啦,咱們一周不用買菜啦!”
還不會說話的小女孩拍著爸爸的腦袋,一起樂呵呵。
湯陽看到這一情景,心中突然想到,也許以后,超市和農貿市場的作用會被不斷削弱,而每個社區里,都會出現一個小集市,里面有這個社區居民種植的各種食材,或者交換,或者購買,城市中的居民每天都可以獲得新鮮又有機生態的食材。
那個時候,城市這個地球上人類居住的龐大怪獸,就擁有了自給自足的能力。
可是如果這種情形出現,那些依賴種植為生的人怎么辦呢?
湯陽想不通這個矛盾,他甚至有一些恐慌。
但是,所有事情的始作俑者,卻依然保持閑然淡定的心情。他覺得很有趣,親手煉制的植物,被普通人種植,食用,甚至用來交換,心中有一種特別的滿足感。
林曾仔細地觀察著這個農夫集市的活動,看看有什么問題。
他覺得,以后這樣的活動,肯定不會少,正好這次可以吸取一些經驗。
正在此時,林曾不遠處的花壇旁,突然間多了一些吵鬧聲。
種植群里的菜友之間的對話,大多歡快平和,因此,那里尖銳的吵鬧聲,即便在喧鬧的集市里,也很引人注意。
林曾皺了皺眉頭,抬腳往那里走去。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