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進度,已經是林曾所能達到的極限速度了。
犧牲了所有的時間,林曾終于攻克了最困難的構建過程。
當第一棵能夠同時處理五種垃圾的植物回收站的吞噬之藤種子形成,林曾激動地險些跳了起來。
這棵吞噬之藤,能夠處理不同類型的紙張制品,包括水溶性極強的廁所用紙和紙巾,紙張制品在吞噬之藤的改造下,被轉化為一種特殊的紙漿。紙漿對普通人用處不大,但可以通過造紙廠的專用設備,制作成紙質上好的各類紙張。不過,這種轉變過程,每次需要損耗五分之一原料。
金屬制品,除了顯而易見的易拉罐,罐頭盒之類,植物回收站還能夠細致回收各類電子產品內部所擁有的特殊重金屬物質。當然,廢電池,廢日光燈,廢水銀溫度計,都可以被智能程度很高的植物回收站智慧核心一一分解,然后將可利用的回收物,按照一定的比例換算,交給兌換者。這種回收功能,對清河市市政府來說,非常重要,凈泉鳳眼蓮從河水中提純的金屬花,交給植物回收站,獲得一定數量的金屬回收物。
塑料制品的回收不用過多解釋。畢竟每一個人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塑料物品,到處都是,從大件的桌椅,到小物件的勺子玩具,都可以找到塑料制品的用處。
布料的回收,也是普通垃圾回收中,很難的利用的回收物。將廢棄的舊衣物放入植物回收站,就像紙質品回收一樣,可以獲得一種特殊的溶解性液體。這種溶液可以加工,整理,染色,然后鋪在平坦的地方,太陽爆嗮,就會形成一種特殊的柔軟面料,特別適合夏天穿著。
至于第五種可回收的垃圾種類,林曾選擇了生物垃圾作為處理対像。廚房的骨刺,各類糞便,果皮果核,都可以被吞噬之藤改造成特殊的營養肥料。
林曾在研究出可以回收五種垃圾的植物回收站智慧核心之后,并沒有停下手中的學習。
因為,僅僅是功能的增加,并不等于一棵初級植物回收站。
林曾需要不斷完善和改變構建方式,讓植物回收站的結構更為完美。
在林曾心中,初級植物回收站的鑒定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系統提示他,完成二星育種學徒的晉級任務。
在第二十三天,第一枚初級植物回收站的種子,終于完成。
初級植物回收站和尚未達到初級的回收站,它們之間最顯眼,最能一眼看出的問題,就是占地面積的不同。
吞噬之藤是寄生植物。
初級植物回收站完成后,對伴生植物的選擇的范圍就大了許多。
它可以選擇樹冠較小的星島樹進行種植,對樹齡的要求也降低許多。
第一枚初級植物回收站的種子完成之后,林曾開啟了瘋狂煉制種子的模式。
完成任務的標準是一百粒能夠構建初級植物回收站的吞噬之藤種子。
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關頭,林曾咬緊牙關,堅持最后幾天,務必要在三十天的期限內,完成晉級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