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江畫很豪爽的承諾,等林曾下次去京城市時,她就熟門熟路帶他吃遍首都地道美食,可是默默一個人待在清河市的林曾,覺得內心中掩蓋不住的……
咳咳,算了,再哀怨一點,他就成望婦石了。
他將江畫農場的工作,轉交給阿姨之后,就開始收拾行囊,離開預定機票,離開陰雨延綿的清河市,踏上回鄉之路。
林曾并非清河市本地人。他的家鄉,來自秦川省皆陽市興源縣丁民鎮。
皆陽市位于八百秦川腹地,是華國秦漢文化的發祥地。秦朝定都,渭水穿南,山水俱陽。興源縣位于皆陽市西部,而林曾父母長眠之地,林氏祖墳所在的丁民鎮,位于興源縣山原地區,經濟并不發達。
林曾從清河市搭乘飛機,前往皆陽市,然后搭乘客運車回鄉掃墓。
清明時節,也是他一年之中,唯一一次歸鄉之旅。
除了此刻,此地無他留戀之處。
——
——
一項特別的實驗,正在京城大學中進行。
這項實驗,并沒有多么高深的科技儀器配合,從事實驗的人員,是許多特殊行業的底層工人,而進行實驗的研究者,是京城大學地質研究學院的一些研究者。
這個組合,在正兒八經地研究者來說,看起來非常怪異。
但是,實驗的負責人岳明臣卻非常認真。其中原因,不僅僅是他老師的托付,更重要的是這個實驗本身具有的跨時代意義。
陳銘是一名電焊工人,手持電焊器,他的周圍火光飛濺,他臉上防護工具,僅僅是一個普通遮擋面具,在他的五米范圍之內,充斥著一股刺鼻的味道。
他從事這個工作,是來自朋友介紹,薪酬不錯,但他也知道,長期從事這項工作,對身體有挺大影響,近期他身體明顯消瘦,晚上時常咳嗽。
他自己還查過資料,焊條藥皮含錳、瑩石,焊絲含鉻、鎳、鉛等成分,工作環境產生的煙塵含有氟化物、鎳、錳等有毒物質,很容易出現職業性慢性錳中毒。
但是家中需要他這份收入來源。
這一天,廠子里的領導,突然帶著一個三十多歲的年輕人找到他,讓他配合一項實驗。
內容很簡單,往腦袋上拍個透明罩子,他今天能多拿兩百塊。
兩百塊相當于他每天收入快一半了,干嘛不應。
陳銘爽快一口答應,粗糙的大手,接過那位斯文年輕人手中一個透明的小圓顆粒,往自己腦門一拍。
他的耳朵旁,響起一聲“噗”。
“啊!”身邊的工友老趙正放下電焊器,看到他的模樣,一聲驚呼,指著他的腦袋,眼睛瞪得老大。
“咋滴咧?”陳銘撓了撓頭,往玻璃窗探了探腦袋,驚訝地發現自己的腦門上,多了一個古怪的圓泡泡,“啊喲咧,這是啥滴?哈哈,好好笑。”
“老陳,你趕緊開工吧!”廠子里的領導劉主任,看到陳銘頭上的透明罩子,也是愣住,不過想到這位從京城大學來此調研實驗的研究員,正在等待實驗反饋,趕緊催促陳銘。
“行嘞!”陳銘也不廢話,戴上防護面罩,拿起電焊器,開始開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