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有氧騎行,根據鍛煉者體力情況,選擇悠然模式。”
提示的聲音,仿佛對董云平的身體狀態非常了解。自行車的練習,并沒有給他安排過于劇烈和急促的節奏。
一輛銀色款輪山地車停在一條平坦小徑邊上,而一只神俊的白馬,正仰頭嘶鳴,抬腿踩著草地。
董云平一回生二回熟,這次他沒有多問,直接跨坐上自行車,兩腳蹬著腳踏,飛快地踩動。
大約是在游泳的運動中,消耗了大半體力,他騎車的速度并不快。
白馬輕盈地邁出四蹄,緊緊跟在董云平自行車旁,不快不慢,仿佛在遛彎一樣。
小徑的路面,穿過許多美麗的風景。
有金黃的稻田,有迷人的花海,有海風徐徐的沿海路,有綠蔭蔥蔥的森林。
董云平每天一個小時的晨跑,大多是清河市的馬路旁,只有一小段路位于江濱公園的步行道,景色稍美。
目之所及,冰冷的建筑,就是冒著尾氣的汽車,和這種天然的自然美景相比,簡直就是地下天上。
有駿馬相陪,有美景相隨,半個小時時間也過得飛快。
同樣是一個小時的有氧運動時間,董云平完成之后,感覺運動的效果,比平常兩個小時的慢跑,還要良好。
有氧運動時間結束,周圍場景,又變成空蕩蕩的房間,而董云平如果不是感覺到身體運動后的變化,會以為自己剛才接觸到的場景,不過是南柯一夢。
“開始肌肉力量訓練。根據鍛煉者膝蓋收到部分傷害的情況,進行腹部以上的力量訓練。”
董云平以前曾經運動過猛,膝蓋傷到,無法復原,沒想到這些小小的細節,也被發現。
“力量訓練項目:腿部力量訓練,手部力量訓練,腹部力量訓練,背部力量訓練。”
“手部力量訓練。”董云平選擇了一個比較好控制的項目。
“轉移鍛煉者到手部力量訓練項目場景。”
手部力量訓練在怎樣的場景中完成呢?
董云平等場景清晰之后,發現他竟然站在一片寬闊的土地上,地上長滿了一個又一個十多斤重的大西瓜。
“鍛煉任務,將這片瓜田的瓜,搬運到田壟旁。”
和枯燥的器械運動相比,這種擼鐵方式,完全算得上是勞逸結合,
一個西瓜,搬到田壟,并不是一件輕松的工作。
董云平開始搬運西瓜的時候,才敏感的發現,這個植物健身房,最大的作用,就是能有意識調整鍛煉者的動作姿勢,無論是搬運,還是游泳,還是騎行,當他在運動過程中,動作出現偏差,總會有一股特別的力量,輕輕將他的動作調整到鍛煉效果最好的位置。
在游泳和騎行的運動中,大概因為一直處在快速移動中,對此感觸并不很深,但一旦開始進行比較靜態的運動時,就會發現,通過這股力量的調整,他的運動姿態變得非常標準。
董云平在進行力量訓練時,也請過私教授課,他明白標準的鍛煉動作,不僅不會損傷到身體,還未達到最佳的鍛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