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穴育種師,是育種師一個很重要的分支。他們所培育的種子,大部分都是適合在地底洞穴生長。由此產生了地穴植物這一植物類別。
正因為有了地穴育種師,人類探索的腳步,才能邁入神秘的地下世界。在廣袤的地下世界中,構建適宜人類居住的城市。
異度空間的很多星球,地表環境極度惡劣,而開拓者的腳步,往往從更為安全的地底開始,然后再慢慢向地表世界拓展。
但是,林曾在成為一星育種學徒時,并沒有選擇洞穴育種師,而是選擇了城市育種師的方向,因此他目前所能查到的大部分資料,都是城市種植相關。
而有關地底種植方面的詳細系統的學習內容,在資料兌換清單中,根本找不到。
林曾剛才煉制這種低級微光植物的方法,只能算是普通的,對植物進行升級的手段,并非真正地穴育種師的手段。
想要真正培育出大量適合地底世界種植的特殊植物,必須在下一次選擇發展方向的時候,選擇地穴育種師的道路。
和系統簡單地交談幾句,林曾大致明白了地穴種植的方式。
陽光是植物生存的重要因素,說是植物生長的生命之源,也不為過。即便在暗無天日的地底世界,想要種植植物生命,也離不開一定的光亮。
而地穴種植的基礎,就是各種各樣的光源植物。培育光源植物,讓地底空間適合地穴植物生存,是地穴育種師最重要的工作。
因為自身是城市育種師,林曾目前手上除了微光蘚,沒有任何適合地底種植的植物。他現在能對這個地底洞穴能進行的唯一改造手段,就是種植微光蘚,改變地底洞穴黑暗的環境。
他豪不吝嗇微光蘚的種子。除了留一小撮,放在育種空間的玉匣子中,其他全灑在周圍裸露的巖壁上。
將微光蘚播種完畢,林曾拍了拍手,讓沾在手上的細微種子顆粒抖落。
微光蘚的種子太微小了,剛剛出爐的時候,林曾還以為自己煉制了一堆塵土。
估計這一爐的種子,大約有數萬粒吧。
處理好微光蘚的種子,他準備離開這個山洞了。
顯然,這一小段的探索,并沒有達到系統完成地下洞穴勘探的標準。系統沒有給出任何完成任務的提示。
林曾需要進行更為充足的準備,以便進入更深的洞穴空間。
而且微光蘚的生長很快,估計等下次來的時候,這一片區域,都不用打探照燈,也能見到光亮。
原路返回,林曾走出洞口的時候,已經是接近傍晚。天邊霞光泛紅,俗話說,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這漫天紅光,預示著明天又是一個晴朗的好天氣。
從酒水山谷趕到江畫農場,大約需要半個小時,林曾也不多想,直接朝著她農場方向而去。
城郊的水泥路上,行人不多,大多數是開著電動車行駛而過的村民。在快要接近江畫農場的時候,林曾的鼻尖突然鉆進一股特別好聞的花香。
香味越靠近江畫的農場,便越發濃郁,林曾心中的好奇,也越發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