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在上下班高峰期之前離開市區,林曾一路順利。
苗圃的位置,已經在清河市市區的邊緣,再往外一些就是清河市下屬的興德縣。
林曾搬到苗圃一段時間,才發現距離苗圃靠近興德縣的方向,有一個鄉鎮的農貿市場。驅車距離不需要十分鐘。農貿市場每天早晚,都有小販出攤,林曾到這個市場,買些魚肉海鮮,比超市方便許多。
林曾看看天色還早,直接開車來到農貿市場。他買了兩斤鮮蝦,四斤筍干,兩個豬后腿,三斤五花肉,一段脆魚,一斤海蠣,還有一斤腌制的脆蘿卜和兩斤油炸豆腐。還有那些蔥姜蒜,都買了許多。
現在的物價并不便宜。這些東西算下來,花了好幾百塊錢。這樣大包小包扛回家,是以前生活拮據的林曾,無法做到的。好幾百塊,就相當于他在超市工作一周的薪水了。
大采購后,是他的小電驢,車前車后,都堆滿了食材。
別看林曾一人獨居,但他每天所消耗的食物數量,幾乎相當于普通的三口之家。尤其是在煉制種子之后,時常腹中空空,饑腸轆轆,每次都能將桌面三人份的飯菜吃個精光。
帶著滿滿的收獲回到苗圃,林曾將東西分類放入冰箱。
米飯淘洗,糯米和稻米各半,水位略高出米粒。這樣煮出的米飯,特別有嚼勁,噴香四溢。
五花肉切丁,少許油慢慢熬炸,滿屋子的豬油香味飄散開,倒入切塊的筍干,一包可口的酸菜,幾勺子老干媽,不斷翻炒,一會兒功夫,一大碗五花肉炒筍干,就出鍋了。
僅僅就這一道菜,林曾就可以配著吃下兩大碗米飯。
鮮蝦剪去去長須,上盤大火清蒸,鮮美的滋味,緊緊鎖在蝦殼內,蝦肉剔透,咬上去,爽脆鮮美。略微可惜的是,市面上這種白蝦,基本都是養殖場人工養殖,少了一股天然野蝦的清甜。
取四個雞蛋,用筷子均勻打散,將清洗干凈的海蠣倒入,微微攪拌。油鍋燒熱,混著海蠣的雞蛋液在平底油鍋中,自然攤成一塊漂亮的蛋餅。海蠣煎蛋,特別的香味飄散在廚房里,讓人胃口大開。
隨意清炒了一盤蒜香的青菜,也不拘用哪種特定的葉菜。蓮葉菜摘兩朵,多葉木耳菜摘十來片,垂枝空心菜摘一把。新鮮的青菜,油亮清爽,既吃得美味,又吃得安心。
最后,林曾將豬后腿肉用沸水撈去血水。兩條豬后腿肉分量十足,讓賣豬肉的剁成塊,裝了沉甸甸的一袋。撈完的豬肉塊,將林曾用的最大碗盆,盛的像山尖一樣。
豬后腿肉,林曾最愛紅燒。在干凈的鍋中,倒入一小勺花生油,小火將冰糖溶化,糖色濃郁,倒入豬后腿肉翻炒,等豬肉上色,淋入清水,隨后加入肉桂香葉花椒,慢慢用中火熬煮。等熟的差不多了,倒入油炸豆腐泡。
這樣,不僅紅燒的后腿肉噴香美味,鹵汁滲透進油炸豆腐泡中,豆腐泡也變得極為好吃,早上作為佐餐,配上稀飯,百吃不厭。
紅燒豬后腿肉在鍋里燜燒,電飯煲里的米飯散發出悠悠的米香,已經熟了。
林曾也懶得盛飯,直接將電飯煲的內膽搬出,放在飯桌上。抱著一口鍋,舀一勺五花肉炒筍干的湯汁,澆進飯中,拌勻了。
一口米飯,一口筍干,一口海蠣煎蛋,剝一只大蝦,細細咀嚼,各種滋味融合在一起,形成絕妙的味道。
在紅燒豬后腿肉燜熟之后,林曾也將桌上飯菜吃了八成。起身將油炸豆腐泡倒入鍋中,紅燒豬后腿肉的鹵汁,被吸收進油豆腐泡中,帶著肉香和香料的濃郁,豆腐泡也變得特別入味。
等一桌飯菜吃完,鍋里的紅燒肉也熟透。取了一雙干凈的筷子,林曾加了夾了幾塊連著肥多瘦少的肉塊,兩個豆腐泡,回到桌邊,繼續有滋有味地啃起肉來。